网站首页 >> 族谱学堂 >> 文章内容

《修谱须知》-民国刘江村撰

[日期:2024-02-23]   来源:思绥草堂  作者:励双杰   阅读:66[字体: ]

 

想成为修家谱高手,就要看这篇文章

 思绥草堂 思绥草堂 2024-01-27 07:47 


《刘氏初修通谱》

民国三十三年御龙堂木活字本

 

        读过这篇文章,就知道大多数家族为什么修不出高质量家谱,是有客观原因的,这也是历史上家谱不受史家重视的主要因素。这位作者叫刘江村,民国时代人。他字涤凡,谱名扬庭,是民国三十三年御龙堂木活字本《刘氏初修通谱》的“总撰”。《刘氏初修通谱》是合九个县的刘氏支系,费六年的时间而成。作为担任主要责任的总撰,当时刘江村虽然年轻,但因为修谱历时长,支系众多,可谓偿尽了艰辛,对修谱的过程也是深有体会,于是用心血写下了五千言的《修谱须知》,来指导家族如何修好家谱。

 


刘江村像

 

        刘江村《修谱须知》的前序中着重提到,主持谱事之人均属斑白老者,绝少冠壮青年。而主持谱事之斑白老者,终其身主持一次者为最多,二次者鲜,三次者无可见。且主持谱事之前辈先生,不将错误遗漏明白告人,是恐受当代族人之非笑,又恐受后来族人之訾议,故欲言而不言,欲宣而不宣也。由此而造成了各族很难修出良谱。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他呕心沥血的《须谱须知》,以发起之筹备、人事之组织、采访之划分、墨稿之填造、经费之筹措、谱纸之购买、盘费之议定、开盘之排印、谱册之定领共九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修好家谱,正如他自己所说:“以上九项系余从经验阅历波折困难中所得来。”

 

        《修谱须知》当可以成为各族修谱之最佳指南。现在把这篇可与载入谱牒史的《修谱须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因文字比较长,分作上中下三期,以免阅读疲劳。

 

修谱须知

        考我国谱系之学,由来久矣。自姬周设小史一官,已开谱系之滥觞,迄今四千余年相沿无异,有识之士莫不尽悉,岂待四千年后之今日,始有修谱须知之作耶。

 

        盖我国修谱通例,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前后修谱年代之距离,多则六十年,少则三十年,且主持谱事之人均属斑白老者,绝少冠壮青年,盖二十、三十之青年方从事于学术之研究,功名之进取,事业之发展,无暇顾及谱事也。且光阴宝贵,一刻千金,一遇修谱,动须数载,谁肯以宝贵之光阴,供长期之牺牲乎。必待学术成功名就,事业完毕,然后返本还原,落叶归根。或由仕宦衣锦还乡,或由工商满载归里,或务农创业田连阡陌,或劳力起家乡称殷富,饱经世故不问名利,清闲安乐,优游家居,逍遥乎林泉之下,徘徊乎花木之中,乡党往来均属亲朋故旧,宗庙聚会无非兄弟叔侄,于是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敦睦之怀毅然而起,所以各姓主持诸事者,均为四十、五十之斑白老者。

 

        但人年五十,已属半百,再过三十年后,则为白发老翁矣。纵然存在,已属风烛残年,精力疲敝,岂能殚精竭虑,劳心焦思,秉董狐之直笔,修史迁之信献乎。

 

        勿论何姓何族,凡中年以后主持谱事之斑白老者,终其身主持一次者为最多,二次者鲜,三次者无可见。主持议事之人,均非斲轮之老手,尽是初试之生手。既乏经验,又无阅历,错耶误耶,逍耶漏耶,躐等耶屈尊耶,僭越耶混同耶,在事实上、情理上、职务上、责任上诚有防不胜防、避不胜避、免不胜免、除不胜除之势。

 


       盖我族族大人众,丁口达二万之多,居址星散,区域遍九县之广,其图箓既如此之繁而且难,其宗支又如此之众而且多,何脉接何支,何派衍何房,何者应搜集以求巩固嫡派,何者应扩大以求博采懿亲。采访之程序如何划分,墨稿之填造如何接吊,经费之筹措如何募集,人事之组织如何调整。何者宜急,何者宜缓,何者宜先,何者宜后,万绪千条,名目繁多,以初试之人、生踈之手,欲求无错无误、无遗无漏,无躐等无屈尊,无僭越无混同者,戛戛乎其难矣。

 

        老谱具在,事实昭然,彼此对照,一按便得。余为后生小子,其生也晚,岂敢吹毛求疵,信口雌黄,非议前贤,侮慢先烈哉。査我族各房历届谱牒,多则六七修,少亦四五修不等,而各主持谱事之前辈先生,不将错误遗漏明白告人者,何也?一则恐受当代族人之非笑,再则恐受后来族人之訾议,故欲言而不言,欲宣而不宣也。

 

        盖修谱辑牒工作艰钜,既费长期之光阴,又耗无限之心血。兢兢业业修成谱牒,一将错误遗漏明白宣露,不但无功,且恐受过,所以隐忍不言,讳莫如深也。

 

        但余思想不同,理解亦异,若能将错误遗漏避免之法、救济之方条分缕晰,剀切详明,著之于篇,载之于谱,使我族谱牒自二修三修至于千百修永无错误,永无遗漏,虽受当代族人之非笑,后来族人之訾议,在所不计,甘受无辞。但余之所以有此思想,有此理解,有此主张,有此勇气者何也,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所牺牲者小,牺牲余个人之信用、名誉,及修谱六载之心血劳力而已。所收益者大,收益于二修三修至于千百修,普及于亿万族人也。奈余知识浅薄,聪明有限,是否如余所见,未可知也。为功为罪,有待于后之来者,谅迹原心之秉公判断耳。是为序。

 

一  发起之筹备

        我国修读通例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一遇修谱之年,族中有识之士必定发起修谱,但事先必须拟一谱引,稿成,然后联络通族有各望、有信用、有才学、有地位、之父老昆季署名于谱引之后,联名发起,印刷多份,遍发通族父老昆季,以期博取多数族人之同情,于是选择相当地点,召集通族,扩大会议决定之。

 

二  人事之组织


         就通族扩大会中,选举谱局内外负责人员。局内者为主修、纂修、赞修等,以五人至七人为合宜,最多以九人为限。局外者为房主修、房协修等,须视房份之大小、丁口之多寡、距离之远近,斟酌情形选定之。

 
三 探访之划分


        我族始祖吉祥公落诞以来,派行五房:承信、承仁、承佐、承佑、承倚是也。承信公再傅至南卿,亦派衍五房:应麒、应麟、应虎、应龙、应凤。麒公后裔住大田、横过路、七石塘、荷叶亭、香炉山、文仙庙、里山、三溪、井湾里、山塘、天子山、木瓜塘、洞头、槲木山、大井、才冲、下石洞、宁乡之巷市、龙田,距湘乡、娄底南冲约三十里,新化之白溪及贵州之玉屏。麟公后裔住石脚度、潮水塘、井冲里、厾里、竹山冲、九龙、白箬、长江水口江、泌水、梽木山及东乡燕窝岭、槽门里、淸水塘。虎公后裔住塘冲、高山、株溪、马骑桥、塘弦。龙公后裔住高山、恋里、长龙山及武冈洞口。凤公后裔住城上村、罗面、前石滩、上石洞、鲤鱼塘、石桥边、新屋里、黄泥冲、岩面、前塘、系头、竹山村、滩头山、上村、新田村、塘头、新田及湘乡之南冲,距娄底约二十里,益阳桃花江、广西之全州五排山。立祯公后裔住大州上,距桃花坪约十里。悬鉴公后裔住武冈大坪白竹山,在桃花坪对河,相距一二十里。秉赞公后裔住新塘冲及宁乡、绥宁等县。

四 墨稿之填造


        修辑谱牒,以墨稿为主。墨稿一有错误遗漏,则红谱亦随之而有错误遗漏,所以填造墨稿不可不加以注意也。其填造方法,须求整齐划一,纵有错误遗漏,便于检讨清查。其法维何,自一世祖起至五世祖止,为一圆一表。六世祖起至十世祖止,为又一图一表。此两图两表由谱局汇集,族中各房历届老谱认真清査,严密填造,一代接一代,一圆接一图,一脉相贯,一气相生,如此填造,必无错误遗漏也。至各房墨稿,概从十一世起,用一六起斗,五世一滚之方法。何谓一六起斗,五世一滚?凡十一世或十六世,二十一批或二十六世,三十一世或三十六世,逢一逢六起斗,每一每六,接连五世,作一图一表,每一图表必须一滚,此所谓一六起斗,五世一滚也。

五 经费之筹措

        修谱经费,以丁费为收人大宗。自经通族扩大会议议决之后,主持谱事者自应照案征收,作一次收清为佳,不宜分作多次。如分作多次,反酿成疲玩拖欠之习。盖一次收足,则经费裕如,诸事顺利。分作多次,则缓不济急,诸事辣手。至征收丁费约分两种,一单收男丁,凡族中男性丁口,不论贫富,不分年龄,每丁收谷二斗二,男女兼收,各一斗征收。男性丁费已如上述,至于女性凡娶进者,照男丁例收费。嫁出者勿论,已嫁未嫁一律免收。族中抚子亦应收费,同胞兄弟抚同胞兄弟之子者,缴谷五斗。五服内兄弟抚五服内兄弟之子者,缴谷一石五。服外兄弟抚五服外兄弟之子者,缴谷一石五斗。如有不敷,再募殷实捐、会产捐,以补足之。庶几来源裕如,无往不利矣。

        修谱经费以临时募集者为最多,间有绸缪未雨预先筹备者,其预筹方法,即是组织丁会,就一村或数村,一支房或数支房之丁口组织之,择一忠厚老成者为经理,明理达事者司登记。其区域宜小不宜大,大约以二三里为度,便于稽查登记也。每年十月初一日或九月初一日为登记之期,期订秋收之后,新谷登场,易于收集。凡丁会所辖之区城,各户将一年之内所有生配殁葬之年月日时赴祠中或公屋中或经理家中举行一週年之总登记。殁葬者免费,凡生者、配者各缴丁谷一斗,登记之后,随将应缴丁谷,交经理人借贷之息由公议次年登记之日当众结算,年复一年,息上生息,轮到下届修谱,则会内丁口之丁费勿须临时周章,即由丁会负责缴交矣。此种方法,颇着成效,我通族父老昆季贤明者多,热心者众,希望努力宣传指导进行,大家仿而效之,起而行之,世世代代遵行勿替,不惟全族人生配没葬之年月日时真确无遗,且通族人修辑谱牒之男女丁费,不难一呼立就矣。法良意美,愿族人急起图之。

六 谱纸之购买


        谱纸计分单帘、双帘两种,单帘每张印谱一页,双帘每印谱两页。墨稿征齐之后,该届谱牒需要谱纸总额即可估计而得。本届通谱六十八册,房谱二百一十八册。薄者六七十页,厚者一百六七十页,平约每本约一百页,假定二届通谱为一百册,每册为一百本,每本为一百页,然则通谱每册约需双帘谱皮纸五千。以一百册计之,约需双帘谱皮纸五十万。假定各房房为三百册,但房谱本数多少不一,平均每册以二十本计之,每本一百页,每册约需双帘谱皮纸一千。以三百册计之,约需谱皮纸三十万。于是二届修谱,需要谱皮纸之总额,约八十万。此外另加破烂、少数翻盘壳面等项再加二十万,总计一百万,则二届修谱之谱皮纸绰有余裕矣。至于谱皮纸之价格,应邀集局内同人,及承造谱皮纸之槽戸,当面讨论价格高低,必须公开,方足以示大公而昭信守,绝不能假手一二少数人之手,纵无回扣中饱等等流弊,恐不能释通族人之疑也。最好以投标方法行之,如乡人不谙投标手续,召集多数人参加公开议价,则族人之疑自释,而当局之心迹不辩自明,不割自白矣。

七 盘费之议定

        议定盘费,须按当时物价工价而议定之例。如民国三十八年每稻谷一石,值光洋二元。每匠工一天给米三升,给光洋一角五分。与谱司议定盘费,即以当时物价工价为标准。且谱司修谱绝不能一人单独行动,事先必须组织。其组织方法,首先挑选刻字者,捡字者,回字者,勷盘者,印刷者,少则五六人为一组,多则八九人为一组。八九人一组,每日可印刷二十八盘至三十二盘。五六人为一组,每日可印刷十五盘至二十盘。平均计算,每人每日可印刷三盘至四盘,其盘费按三十八年之物价、工价,每盘给米一升,给洋五分。普通工匠伙食均由雇主负担。但谱司伙食概用包制,照盘费加一倍,作为谱司之伙食杂费。其杂费包括棕、墨、灯、油、柴、炭等项一并在内。谱司工作始于印刷,成于装订成功之后。谱司应负责将印刷完竣装订成册之红谱照数点交,如有短少、错误、遗漏等弊,应负翻盘更正之责,不另给盘费。与谱司议盘费时,须邀集局内同人,与谱司当面讨论,或多或少,必须公开,方足以昭信用而杜流弊,绝不能假手一二少数人之手。慎之慎之。

八 开盘之排印


        开盘约分两种,所谓开总盘,开房盘是也。总盘由谱局负责,宜邀通族父老昆季全体参加,礼宜隆重,席宜丰厚,以表尊祖敬宗之意。房盘有大房、分房、支房之别。大房开盘,由大房负责。分房开盘,由分房负责。支房开盘,由支房负责。其仪节酒席由各该房度量人财两力自由酌定之,惟一世至五世为一图一表,六世至十世为又一图一表,开总盘时纸宜印红纸,分发预祭,各房父老昆季作为谱司恭贺之敬意,不宜印谱纸。此两盘世系订入卷首,须待各房世系印完之后,方可开始排印首尾两卷,此项务宜特别注意者也。此次合修通谱,参加房份先后不一,所以自一世至五世,及六世至十世之图表,参加一房,翻印一次。参加两房,翻印两次,终因印成页数太少,不敷分配,复又翻印一次,纸费、盘费均付枉费,肯由无经验阅历之过也。此后凡值修谱之时,所有参加房份事先必须认真团结,行动一致,庶无先后不一、参差不齐之弊。事定之后,当局者易于措施,不然一发牵动全身,障碍横生,困难自多矣。

九 谱册之定领

        定领谱册,务宜注意,稍一不慎,便有短少。一旦谱册短少,不敷分配,便生出许多麻烦,惹起许多纠纷。勿论何房,在开总盘之日,必须将谱定妥。至定谱手续,由各房定谱者出具正式定谱函件,且须署名盖章,谱局根据各房定请函件,将定领谱册数目登记于定谱册上,彼此对照,均无错讹,主持谱事者然后将各房定谱函件严密保管,不能供人随便折阅也,必待发谱之日。如遇有谱册数目不符,彼此发生争执,然后起出定谱原函,作为有力证明,庶主持谱事者可以减少一切麻烦,免除一切纠纷。至于印谱,尤宜注意,假定通谱写一百册,每盘应印一百页。房谱若干册,郎要加站若干页。稍一不慎,遂生过多不及之弊。例如凤公房下,分汝镒、汝铭两分房。汝镒分富、柏、荣三支房。汝铭分洪、昌、广三支房。假定富公房定房谱二十二册,柏公房定一十八册,荣公房定五册,洪公房定五册,昌公房定二十册,广公房定二十册,共计九十册,合通谱、房谱一百九十册,则凤房印谱每盘应印一百九十页,其他各房均照此法计算,必无过多不及之弊。本届初修通谱,不谙定谱手续,不明计算方法,因定谱册上数目不确,甲来一改,乙来又一改,改得一塌煳涂,以致谱局毫无根据。值到发谱之日,遂有过多不足之憾,不知费了多少唇舌,多少周旋,方得圆满解决,度过难关。推原其故,实得各房贤明父老昆季谅解之力也。此后主持谱事者,在开总盘日决定通谱若干册,各房房谱若干册,后即将各房每盘应印之页数亦当决定。例如麒房每盘印一百八十页,麟房每盘印一百六十五页,虎房每盘印一百三十页,龙房每盘印一百二十页,凤房每盘印一百九十页,谱局将此决定登诸定谱册上,并缮写多份,分贴谱局内外及谱司印刷场中。若页数不足,不敷分配,必须翻盘加印,方能装订成册。翻盘费用应由谱司负责,勿须谱局给付也。一则促谱司注意,再则戒谱司怠忽。倘后之主持谱事者如此注意定谱印谱,自有善始善终无忧无虑之圆满结果也。
        以上九项系余从经验阅历波折困难中所得来,不揣谫陋拉杂,编成贡献于后之来者,第我族族大人众,代有达人,其才识学问道德文章在余万万倍之上,将来主持谱事,自能应付裕如,又何待余之諰諰过虑为也。谨以一得之愚,聊补智者千虑之不足耳。

涤凡江村氏敬撰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