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族谱学堂 >> 文章内容

黄石-宁乡月形山黄氏源流新考

[日期:2021-11-16]   来源: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作者: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阅读:1839[字体: ]

源流新考

木本水源,重乎其根也,族之源流困扰,当今族人莫不为之踟蹰,既不可攀附于名门贵胄,亦不可明知上祖而诸多顾岂,罔若置之,此大不敬也。同族旁支宗贤西湖黄氏黄石,湘黄会理事,供职于武钢矿山建设公司,为一级建造师。在探究自己祖源的同时,发现我们相邻黄氏居然同根同祖。迁湘之前,在江西同在一族,有《宁洲谱》共之。宗贤以其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细思维,依托大量史料,层层推敲,科学论证,支撑有力。使得我们祖源朗然在目。族之幸甚。故在开篇前聊叙几句。(黄冬富)

宁乡月形山黄氏源流考(西湖黄氏 黄石 撰)

宁乡月形山黄氏尊德隆公为鼻祖,居吉州泰和县圳上,迁湘始祖中、杞、铭三公为一派祖。现该族迁湘后已九修族谱,明成化二年创修家谱时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期间亦有世乱兵燹,始迁祖上位祖源记录未详,后经多次续修,先人囿于当时路途交通、通信、战乱等条件所限,一直未能找到相应的祖源佐证资料,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六修时其他多个关联支房族谱上《源流总序》和《宁州谱》的现世,月形山黄氏始迁祖上位祖源才逐显端倪,通过资料对比,其本可以确定月形山黄氏属江西双井世系。
       其依据如下;
       一、诸多支房族谱载《源流总序》和《宁州谱垂丝表和齿录(山谷公后培公位下)》共源认同:
       (1)分布在湖南各地的十支黄氏支房族谱记录祖源一致
       目前已经在湖南省找到有宁乡箭楼房、湘潭金湖房、宁乡籴米洲房、宁乡茶园房、湘乡四牌楼夏梓桥房、湘阴古塘围房、湘阴酬塘山乔山房、益阳太平桥茅塘房、湘乡石门房、沅江郎堡新塞房等支房族谱,谱上所载《源流总序》和《宁州谱》垂丝表和齿录(山谷公后培公位下)认定各支房共祖同源的同时,也明确的记录了月形山黄氏始迁祖及上位祖的世系源流。《源流总序》上载:“庭坚公龙图阁学士,谥文节,生相公官著作郎,诰授朝奉大夫。相生黔、然、醮、照、樵、烈六公”,“醮公官宣议郎传三世至(王彦)、瑜、琦、璟四公”,“钦之五世孙熾公、炜公、炷公” ,“熾公生祖祐公、祖祥公。祐公官祭酒,生德尊公、德青公。尊公之四世曰大铭、大杞、大材。铭公徙沩宁滩山柿花园,杞公徙滩山南京坪,材公徙湘乡柳树坪。德青公徙饶州府余干县。祖祥公赠建威将军历四传至功河公,官镇南将军,河公率诸昆弟子姪同徙楚南,故大得(德)公徙军山塔龙桥,大富、大贵、大福、大禄、大书、大峻分徙长郡沩宁等处” 。
       (2)十支房谱记录的《宁州谱》修谱履历清晰
       修谱时间清晰:据湘潭金湖《黄氏族谱》载同治癸酉年(1873)其嗣孙先镜葆生撰写的原序“可稽创修于宋太史山谷公,至庆元年庚申(1200年)時亮公倡吉安、义宁州、庐陵、泰和、沇江、丰城等处合修通谱,于宝祐丙辰年(1256年)景谅公续修之,元季至正甲辰(1364年)胜溪公复续将军谱。明成化间(1480年)豫章庐陵诸公重修通谱,万历丁酉(1597年)学镗公复修支谱,至康熙甲午(1714年)间明辉、涒卿继续通谱,迨嘉庆己未(1799年)诸公续修支谱,计自创修其间之分合者已历八修”。
       修谱人员清楚:首修山谷公;二修为山谷公五世孙时亮公(谱名钦,谱载:居卢陵县睦陂,官桂阳州刺史,绍兴十八年戊辰生,嘉定五年壬申终)(生1148年、卒1211年)和式锦公主修;
       三修为山谷公八世孙景谅公(字达权,嘉定五年壬申生,咸淳九年癸酉终,居庐陵县莲花山)(生1212年、卒1273年)和乔松公主修;
       四修为山谷公十三世孙胜溪公(谱名功河,谱载:宁乡茶园迁湘始祖,官镇南将军)主修,参与有功江(字九疏,宁乡月形山黄氏始迁祖中公之父居庐陵)、功淮(字桐溪,湘潭金湖迁湘始祖大富公之父居庐陵)、功润(字美珍,官迪功郎,宁乡籴米洲房迁湘始祖)、功庠(字隆启,迁宁乡流沙河查林街)、功域(字围甫,元天历进士授巫山县令,宁乡柿花园迁湘始祖之父居江西)、功漳(字文清,居江西庐陵,支房未知)、功溥(字作周,官广西运判,湘阴酬塘山房先祖居江西庐陵县)、大贵(字文渊,善化十都霞山房和安福七房坪房迁湘始祖时居长郡河西都东华山)、大德(字名中,官湖广长沙卫,功江子月形山黄氏)、大镇(字定甫,功域子迁邵阳,支房未知);
       五修主修元勋植菴公(名征谱名庭谌,官指挥佥使湘潭金湖房)、镇让(字平山,大书公曾孙支房未知)、福广(字心裕,宁乡茶园房)、镇南(字辉楚,大书公曾孙支房未知)、镇宁(字觉菴,大书公曾孙支房未知)、镇域(字荫楚,大书公曾孙赘归吉安泰和)、镇城(字可坚,大书公曾孙支房未知)、福培(字厚之,镇宁之子支房未知)、福安(字文静,宁乡茶园房)、福作(字金声,大书公裔支房未知)、福璋(字白玉,支房未知)、福客(字琢佳,宁乡茶园房)、庭讃(字声扬,福建漳州刺史宁乡籴米洲房)。
       从上述修谱时间和参修人员的记录看到,是前三修是在江西多地合修。四修时正值元朝末年,《宁州谱》载的山谷公第三孙醮公后裔迁湘人数众多,山谷公十三世孙元将镇南将军功河公因军居湘,遂在元至正甲辰年跨赣湘修通谱,由于当时人数少,此次修通谱显示参与的各支房祖众多。明成化年五修时由于人丁兴旺,主、参修人员可知的皆是山谷公十二世孙前广公后人。万历丁酉(1597年)金湖房六修支谱,所以其他各支房后裔情况,在《宁州谱》上基本就冻结在明成化年。湘潭金湖房族谱记录各次修谱时间清晰,参加人员清楚充分说明了修谱履历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据《宁州谱》垂丝表和齿录(山谷公裔培公位下)记载:
       中公裔从唐大历刺史吉琳公为一派,传到山谷公为十一世,庭坚公-相公-醮公-培公-瑜公--钦公-宗公-修公-景谅公-熾公-祖祥公-德瀚公-前广公-功江公-大德(得)公(中)- 光华公(富六)、光荫公(富十)-
       杞公裔从唐大历刺史吉琳公为一派,传到山谷公为十一世,庭坚公-相公-醮公-培公-瑜公--钦公-宗公-修公-景谅公-熾公-祖祐公-德尊公-前烈公-功城公-大杞公-光蕃公-
       铭公裔从唐大历刺史吉琳公为一派,传到山谷公为十一世,庭坚公-相公-醮公-培公-瑜公--钦公-宗公-修公-景谅公-熾公-祖祐公-德尊公-前烈公-功域公-大铭公-光峻公-
       二、月形山黄氏祖源自述情况:
       月形山黄氏前五修族谱名目:一修收录前给事中庐陵彭序序一篇(1466年)、侄婿宋应举序一篇(1466年)、县儒学周荣昌撰一篇(1516年)、萧光灿序一篇(1522年)。二修录嗣孙盛北公自序一篇。三修录嗣孙海鸞公自序一篇。四修录明钰公自序一篇。五修录万暹公偕姪世瑜自序一篇,永康县正堂张启禹序一篇。
       其中祖源创修收录的给事中庐陵彭序、侄婿宋应举和肖光灿三篇篇客序仅记录了创修族谱主修七世孙斌公为人和其子孙情况,关于祖源也仅彭序 “其裔遂由江右而上湘,而沩宁而分居各处。”和萧序“ 粤黄氏本世居吉州之西昌,及开派于南楚之湘宁,遭元季红巾兵燹,不无少衰”各一句,而县儒学周荣昌略为详细:“迨五代同光二年甲申(942 年),世英公、德隆公徙居吉洲泰和属地圳上。其裔中公、杞公、铭公先后宦游南楚,因避兵乱寓居湘乡十四都即今大肓三都军山塔隆桥。杞公裔俊公卜居宁乡六都南江坪,铭公裔卜居黄家冲。”
       二修盛北公“后唐同光二年远祖德隆公、世英公居江西吉州泰和县圳上,至富六、富十暨杞、铭诸公避乱来楚,寓湘乡十四都军山塔龙桥。厥后各公派下迁徙不一地。常慨念家谱自经兵燹之余,不过存什一于千百,遂总前后生没葬向收录一卷,其后斌公修辑得有所据者此也” 。
       族谱齿录录得:“始祖德隆公讳熾,为人清正举止端方乡族钦服朝廷拔表,生没轶葬江西吉州泰和县圳上”。“按旧谱公乃汉孝子文疆公七世裔也,五代唐同光二年甲申自江夏徙居豫章吉州泰和县圳上,世称圳上黄家(有豫章居址八景诗附刊于谱)后经兵燹迁徙靡定自若孙遂奠居楚南湘宁潭益等县,故其间列祖名号生没葬址阙如焉,至于记载明班班可考者惟中、杞、铭三公,今奉三公为一派祖云”。
       后族谱再修祖源至五修自序仍同上述描述,未有新考内容补充。
       三、月形山黄氏自序与《宁州谱》的衔接

宁州谱

月形山黄氏族谱

山谷公传九世熾公,葬庐陵睦坡

远祖德隆公讳熾,同光二年迁泰和圳上

熾公生二子:祖祥公-德瀚公-前广公-功江公-大德公名中字必有,迁湘乡军山至正乙酉科举人;

祖祐公-德尊公-前烈公-功域公-大铭公迁宁乡滩山柿花园;

           祖祐公-德尊公-前烈公-功城公-大杞公迁宁乡滩山南京坪。

一世祖:

中公字名中号必有,自赣徙居湖南湘乡城西二十里老十四都,今天大育三都三区军山塔龙桥;

杞字大杞宦居湖南湘乡城西二十里老十四都,今天大育三都三区军山塔龙桥。

大德公生二子:光华

              光荫元明人官承德郎赘徙居宁乡灰汤江家桥;

大铭公生二子:光峻、光潾;

大杞公生一子:光蕃。

中公生二子:富六名秀字光华;

            富十名实字光荫诰封承德郎偕姪志仰徙居宁乡七都七区灰汤冷水井江家桥。

(原秀公实公两房合谱惟六修分订,实公房尊中公为始祖,实公为一派祖,迨七修合纂派数均易而实公房碑志已难更改,故于某派下注明实公支谱几派使览者了然。)

铭生子()

杞公生一子:蕃字匊生。

光华公生二子:宗杰

宗儒

光荫公生三子:宗仁、宗礼、宗本洪武举人;

光峻公生二子:宗安、宗宜;

光蕃公生一子:宗露、宗雲

富六公生二子:志芳行寿一名斌字瑞纪;

志仰行寿六名赋字瑞经。

富十公生三子:志远字兴甫号宗仁;

              志道字良甫号宗礼;

              志道字德甫号宗本,明洪武年入宁乡县学,比年科试中式举人,由进士擢亳州知州。

蕃公生一子:滋公

宗儒子:镇崎;

宗本子:镇昆;

宗露子:镇園;

志仰公生一子:兴四字世爵,明楚雄戎府在任卒归;

一女:四贞,入赘塘头冲刘古明之子必华公,生子三亮、明、清今子孙以黄为氏另建祠宇。

志道公生六子:兴一(湘乡长桥祖)、兴二(湘乡北门祖)、兴三(长沙善化祖)、兴五(宁乡道林祖)、兴六(湘乡东山祖)、兴七字世华配刘古堯女。

滋公生一子:俊公(生没轶由湘乡迁宁乡居南江坪郭田坊)

镇崎子:福亭,邑庠生;

        福祐,官指挥使随军入滇。

兴四生二子:恖芢行俧三;

恖义行俧四,明授安福文林郎。

 

       从月形山黄氏自述、《宁州谱》及上述图表对比,可以看出:
       (一)、月形山黄氏八修齿录把德隆公列为始祖,在按中说:德隆公到中杞铭三公“故其间列祖名号生没葬址阙如”,二修盛北公序中称德隆公为 “远祖”,在月形山谱中德隆公讳名熾。而在《宁州谱》的齿录中可以看到杞、铭两公是共祖父的叔伯兄弟,而中公上溯到“熾”公才与杞、铭两公共祖。所以月形山黄氏在中杞铭三房合修时供奉的是共祖“熾”公(即德隆公)。同光年这个时间从《宁州谱》上看是玘公始迁修水双井的时间而不是熾公迁吉安泰和的时间,这个是否关键时间的误记。另湖南世谱上载,该族系法氍公裔之德隆公,谬误更大,一是距一派祖有约十五代的断代,二是在湘乡筻口黄氏谱明确记载隆公五世已绝,可见此德隆公非彼德隆公。
       (二)、从月形山黄氏族谱记载中看到杞公字大杞,富六公名秀字光华,富十名实字光荫,志远字兴甫号宗仁,志道字良甫号宗礼,志道字德甫号宗本。这些迁湘三代始祖的名字与《宁州谱》上的记录的名字一一对应,并且正合景谅公三修《宁州谱》时所拟字派“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中的“大光宗”三派。另从《宁州谱》上看大德公名中,号必有,至元元年乙亥正月初四午时生,至正乙酉科举人,徙湖广长郡湘乡县军山塔龙桥和大杞公子光蕃就是月形山黄氏中的中公以及杞公子蕃公。再是《湘乡黄氏三修族谱》上记载时任浙江提督学政黄氏姻晚丰城人朱万备撰写的《吉郡世谱原序》中“前辈必友、隆文、国璋、福山诸公所梓谱序,班班可考矣”。文中提到的四人分别对应的是月形山黄氏始迁祖必友(字中大德公)、宁乡籴米洲黄氏隆文(大书公)、经铿黄氏始迁祖国璋公(大圭公)、宁乡箭楼黄氏始迁祖福山(大峻公)清楚的说明是受四位堂兄弟所托撰写的该文。
       (三)、从迁徙地的记录上看《宁州谱》记录:大德(得)公迁湘乡军山塔龙桥,大铭公迁宁乡滩山柿花园(即黄家冲),大杞公迁宁乡滩山南京坪同月形山黄氏记载一致十分吻合。
       (四)、两谱所列事迹也相同一是光荫公赘居宁乡灰汤江家桥;二是宗本公“明洪武举人”;三是宁州谱记载福祐公“官指挥使随军入滇”,月形山黄氏记录“兴四字世爵明楚雄戎府在任卒归”事迹,
       综上所述:通过《宁州谱》和月形山黄氏族谱两谱资料的对比看到不论是远祖“熾”公,始迁三代祖的字派,迁徙地以及所列时间和事迹极其吻合,代距亦无需推算,两谱完全能够对接,可以说月形山黄氏就是江西双井源流支脉,同时也从月形山黄氏族谱中看到先人们寻找祖源的艰辛,在六修时虽然已显现端倪仍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对文节公谱(即《宁州谱》)采用时均予注明,保持了族谱历史资料的原貌,避免了后人研究时资料的误用。

    (特别感谢宁乡月形山黄氏冬富宗长对本文的指导意见)

 

湘乡夏梓桥黄氏六修族谱中《宁州嘉靖族谱世图》载:大得、大杞、大铭三公及迁徙。

湘乡四牌楼夏梓桥黄氏六修族谱中《宁州嘉靖族谱世图》和宁乡籴米洲黄氏《楚南黄氏族谱》载:大得(德字中)、大铭、大杞公。

湘潭金湖《江夏黄氏十一修家谱》载《宁州谱》修谱履历

宁乡箭楼《黄氏族谱》载《源流总序》有关月形山黄氏内容

《湘乡石门黄氏三修族谱》载明初时任浙江提督学政黄氏姻晚朱万备谱序

月形山《黄氏八修族谱》垂丝总表及派表记录德隆公讳熾,及中、杞、铭三公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