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传 述藻四子,册名朗生[1],字眉寿,号季寅,一号列苏,乳名眉四,行廿四,清光绪廿三年丁酉十二月廿七寅时生,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失考。 子二。
配:李氏,汉江女,清光绪廿二年丙申正月十三戌时生,民国十六年丁卯二月十二寅时没,葬四都八区袁家冲品分之小老虎嶞山麓软坳,亥山巳,有碑、墓。
生诗矩殇、芳殇;女三:长行六十殇葬恩能山有碑,次省诗殇,三桂诗。
[1] 黄埔军校六期学员名单:“黄朗生,字小朴,25岁,湖南宁乡人,湖南湘潭道林市转泉塘黄顺理堂”。
2、教恭 诗炳次子,字仲文,号辉亚,通派大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月二十四戌时生。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及长就读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时目睹国步艰难,而广州革命军兴,乃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嗣入国防研究院第七期。历任国军第八十五军(王仲廉任军长)第四师、八十九师、十三军、二十九军之作战科长[1]、连、营、团长、处长、副参谋长、陆军总司令部集训第七总队少将副总队长、首都卫戍总部作战处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并一度兼任防卫司令部参谋长)、九十七军副军长、驻香港南方执行部军事组组长、国防部高级参将、兼法规会委员及会务主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民国五十年,以考绩特优,国防部明令授缺为陆军中将。历经湘赣、川、晋、陕北延安五次剿共安内之役。自七七卢沟桥抗战开始,中经有名之南口、台儿庄[2]、中原(河南长达七年)、鄂南各役,尤以最后于民国三十四年,时任二十九军团长,千里驰援贵州,收复独山,导致最后胜利。撤退大陆前,亲承总统蒋介石面示,敷设三个师地下堡垒保护南京首都,迨后,防卫淞沪及湖南、广西诸战役。两次遭敌袭击,一度落水获救,得庆生还。故先后蒙国民政府颁授胜利、忠勤、宝鼎、云龙、光华、九星等功勋奖章。为中国国民党优秀干部、资深党员,为党服务历时六十八之久,迭任各级组织委员、主委、书记长、政策组长等要职,荣获党中央、主席颁发“纪念”及“荣誉”奖状,以及各级党部之嘉奖与记功,凡数十次之多。忠孝传家,诚信治事。民国三十八年举家迁台。有传。寿九十二,公元一九九七年九月三十日没于台湾。 子五女六。
配:朱德珍[3],生没葬阙。
生宏宇、南、龙、虎;女六:君淑、如、倩、禹殇、筑、瑾。抚湖南酃县[4]唐夔甫[5]之子豫民。
[1] 根据台湾国史馆所编《第二次中日战争各重要战役史料汇编:台儿庄会战》一书记载:“王仲廉的八十五军是在三月十四日滕县告急时接到支持作战的命令,之前部队正在河南进行整训,十五日第四师便乘火车前往临城,不过尚未离开车站,在火车上第四师便已经与日军的战车、骑兵接触,情况十分狼狈。战斗过程中,由于八十五军担任机动作战,不断迂回包围日军进行攻击,所以都是白天打仗、晚上行军,第四师十二旅旅长石觉回忆时表示曾经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是八年抗战中最长的一次。第四师作战科长黄辉亚甚至曾在马上睡著,结果掉到田里,到被卫士叫醒后才赶上部队。当时交战双方不仅装备差异极大,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中,中国士兵仅著单衣,甚至刚交战时连粮食都不足,而在突破日军阵地后,中国军队才发现日军喂马是用麦片,士兵还有维他命,甚至使用的军事地图既使是小小的一个村庄,不仅其中记载著土质,有多少居民,碉楼,连多少口井都记载清楚。王仲廉本人在十五日晚间曾与军团指挥官汤恩伯在徐州会面,席间除商讨军情之外,汤表示当天曾经路过萧县附近,距离王仲廉家乡王庄仅数里之遥,向村人打探王家状况,得知仅有茅草屋几户与薄田数十亩,便询问为何王仲廉未曾置产?王仅能苦笑无言以对。”
[2] 黄辉亚(民国73年)〈台儿庄会战录音访问〉。见《第二次中日战争各重要战役史料汇编—台儿庄会战》,国史馆印行,第299-300页。
[3] 见台湾国防部永久(政史)档案开放应用系统【总档案号:00002873】【分类号:060.29】【同类序号:2122.2】【案名:行政措施案】【卷次号:3】【起迄时间:39 - 40】第006目次号之《弟处少将高参黄辉亚同志及其眷属黄朱德珍等十人因全家迁台,请兄代为签请办理入台证兹送上黄同志相片敬乞代办为感》。
3、命诗 楷传次子,册名叶中,字汝辅,一字汝虎,又字霁云,号光国,一号天驷,亦号而知,乳名五十,行十四,清宣统元年己酉六月廿八酉时生,黄埔军校第六期[1]步兵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毕业生,国民党驻西安某部军官,民国三十五年在西安阵亡,年三十六,葬西安。 女一。
配:姜氏,炭子冲运锠女,清宣统三年辛亥十月初九申时生,没葬阙。
生女莲碧,民国三十四年生于西安,适道林天龙阳定安,子三女一。
[1] 据楷传次子命诗之独女碧莲(现居道林天龙)回忆:其母曾云其父入黄埔军校六期后,改名黄叶中,字霁云。《黄埔军校六期学员名单》中记载:黄叶中,字霁云,20岁,湘潭道林泉塘殿家湾黄顺理堂。
4、耀诗 立传三子,字寿桐,号雪华,一号鹏飞,乳名桐六,行三十六,民国十四年乙丑三月廿午时生,原住泉塘沙子塘,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第二十二期第三总队步八队学员,民国66-67年任国民党第333师[1]师长,少将衔;民国70-72年任台湾陆军航空特战部队司令,中将衔[2],寿八十四,公元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四没,葬台北市。 子二女一。
配:刘丽看,生阙。
生教练、线;女家珍(民国□□年□□月□□日生,适□□□)。
[1] 民国89年,国民党陆军第333师改为第33师。
[2] 耀诗于台湾空降特战时期(即1974起至今)任空特部队司令,任期为1981.07.01~1983.03.31。2005年2月26日,曾受邀出席台湾国防部在国军历史文物馆举办的陆军航空特战部队特展开幕仪式,参加剪彩。
5、诗门 泽传长子,原名诗荣,字伯魁[1],号梅青,乳名建二,行二。民国元年壬子十月十二未时生。先后在湖南干部训练班宪兵学校,国民党黄埔军校[2]第十六期第二总队[3]任少尉副官,曾任国民党第14军军部后勤处处长,四九年随国民党第14军[4]撤退至越南,五年后去台湾,上校师级衔,两岸互通后,多次回大陆,寿九十三,公元二〇〇四年十一月十八没于长沙,葬枫树塘上首山咀。子二女二。
配:成凤,良松女,清宣统元年己酉二月廿二寅时生,寿八十三,公元一九九一年元月二日没,葬木井湾大围山。
生教均,抚教诚;女明辉适肖家湾欧光华,次桃义,任职台北某市市长秘书,适周铨忠。
[1] 《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第二总队教职员名单》中为“伯圭”,时年26岁。
[2] 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招生计分三个总队:第一总队,1938年10月10日入校,驻成都南较场,计1597人。分编步兵第一、二、三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骑兵队、辎重兵各一队,分科受训,1940年12月25日毕业,另代训空军学生97人,共计毕业生1693人。在学时间两年;第二总队1939年1月17日招考取录,驻四川铜梁受训,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培训步兵,1939年10月毕业,计毕业生1629人;第三总队,1939年春天入校,驻成都北较场,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接受适应抗战需要的政治教育和步兵教育。1940年4月毕业,计毕业生1165人,在学时间实一年。三个总队毕业生共为4287人。
[3] 同期在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第二总队任教职员的还有宁乡县三仙坳的署任少将(前任总队长)成刚,时年36岁。成刚(1904~1964),又名应刚,别号应时,湖南宁乡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炮科,即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1925年春,随学生军东征,同年9月毕业于黄埔军校。随后继续北伐,辗转湖南、江西、上海、河南、重庆、云南等省作战,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排长、连指导员,第八十七师二三五旅营长、团附,新编第五军荣誉二师团长、副旅长、军令部第四处处长、师长、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暂编第六十六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入滇与日军作战二百六十二天,取得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战役的胜利,成刚将军也由此受到了嘉奖,并获美国杜鲁门总统颁赠的勋章。1945年3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0月任中央训练团办公厅少将主任,参谋本部国防要塞处武汉要塞筹备主任。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〇二军军长。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高参,1964年病逝于台北。
[4] 国民党军历史上曾经有3个14军。其中西北军孙魁元部改编而成的14军,军长曹福林,继任卫立煌,下辖10师李默庵,83师刘戡;抗战爆发后李默庵接任军长下辖10师彭杰如,83师刘戡和85师陈铁,1938年6月陈铁接任,1943年3月张际鹏继任,1945年2月余锦源接任;抗战后历任14军军长的有罗广文、熊绶春、谷炳奎,1949年1月重新编成第14军,以张际鹏任军长,6月10日傅正模接张际鹏任军长,同月25日成刚第102军编并于该军,成刚任军长。该军辖第十师,师长张用斌;第六十二师,师长夏日长;第六十三师,师长汤季楠。后该军63师大部参加长沙起义,10师和62师及63师余部编入黄杰的第1兵团在衡宝战役及广西追歼战中被消灭。余部由黄杰率领撤至越南。(*成刚之母为宁乡泉塘木井湾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