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今天能广为世界所知,要得益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人费尔朴翻译的英文版《峨山图说》。
新版中英文对照本《峨眉图志》
《峨山图说》中描绘的清朝末年峨眉县城一角
费尔朴逗弄熊猫
事情缘起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终日郁郁寡欢的光绪皇帝忽然提出要到峨眉山祭祀,这是峨眉山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有皇帝准备前来祭祀。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到蜀地四川就如李白诗文中描写那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即便皇帝有到峨眉山的想法,也会被大臣们以各种理由劝阻,让皇帝改选在较近的五台山。更别说那一年虚岁才15的光绪,光绪虽然4岁即位,但实权一直掌握在强悍而有心计的慈禧太后手中。不过,光绪皇帝提出要去峨眉山,大臣们也不敢怠慢,因为幕后慈禧的心思很难猜测,于是赶紧张罗开来,至于最后能否成行则另当别论。
四川道台黄绶夫(榜名沛翘,派名懋诚,字绶夫,号寿菩,晚号澹园,湖南宁乡双观黄氏)受命后,即令湖南籍举人、诗人、画家谭钟岳前往峨眉山,描绘山上庙宇和胜迹,弄清沿途详情,以备皇帝驾临时诸多安排,用现在的话说叫事先踩点。谭钟岳是个务实认真的人,在峨眉山奔波劳碌半年,作画64幅,写诗46首,并写下一些山上胜迹的笔记,当时山上有120座寺院,其中一半以上寺院被绘图记载,寺院与寺院之间的距离以脚步计算,最后形成《峨山图说》书稿。光绪十八年《峨山图说》几经蹉跎,终于在成都会文堂镌刻出版,为木雕版、宣纸印刷、套印图画、线装书籍。这是峨眉山历史上最全面、最详细、图文并茂珍贵的资料。由于当时印刷技术以及多种原因,这本书的印刷量十分有限,颇为珍贵。
然而,光绪皇帝最终还是无缘来峨眉山。中法战争爆发后,接着又是甲午战争,再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幽禁致死,他的一生充满屈辱与哀怨。这本可以说是专门为他编写的《峨山图说》,也许他根本没有看到。
时光飞逝。1925年美国人费尔朴(DrydenLins1eyPhe1ps)远涉重洋来到四川,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担任教授,同时又在华西协中兼英文教员。这位1899年生于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东方学院的哲学博士,每到暑假就和一群同在华西任教的外籍教师到峨眉山新开寺避暑。一天,费尔朴意外看到线装刻本《峨山图说》时,不禁被精美的套印图画、诗歌、历史地理记述所吸引,爱不释手,立刻出资购买下来。回来后经常翻阅,用他自己的话说“久而益觉其意趣之丰厚”。以后逐渐萌发了将《峨山图说》翻译成英文,向世界介绍峨眉山的念头。可是《峨山图说》是文言文,对于一个粗通汉语,主要教授莎士比亚戏剧、白朗宁诗歌的外国人来说,几乎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那些优美而又言简意赅的辞藻,很难用英文,且不说还有大量佛教词汇,有些词汇原本是由古梵语翻译成汉语,有意译和音译两种,再次翻译是否出现歧义?费尔朴犯难了,最后想到了他的同事,同在华西协和大学任教的考古学家葛维汉(Darid.C.Graham),便去向他请教。
葛维汉(1884—1962)是美国阿肯色州人,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宗教心理学硕士学位,后来又获得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博学多才,精通汉语。广汉三星堆首次发掘就是由他主持,同时他还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葛维汉闻听了费尔朴的想法,大加鼓励和赞赏,建议他对峨眉山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于是,费尔朴在授课之余,他一面深入学习汉语,一面研究《峨眉县志》、《嘉定府志》、以及《眉州志》等方志书籍。他不仅埋头于书斋,每到假期,便背上行囊赶往峨眉山,进行野外调查,增强感性认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三年半的努力,费尔朴克服了种种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935年完成了《峨山图说》的翻译。
费尔朴在翻译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古代中国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一是太繁琐,二是不易读准。民国成立后,虽然开始使用注音符号,但不易为欧美人士掌握。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才正式批准公布使用的。如何解决书中的地名、人名等不能意译问题?费尔朴想出一个细致而科学的方法:首先是用威妥玛式拼音将汉字分别拼音,这个虽然有缺陷,但比较符合英美人士发音;其次为保万无一失再附上中文;最后再翻译成英文。再有,就是原书作者的图解采用中国指南针,对应繁复的天文系统,读起来十分费解。为了让西方人士易于理解,费尔朴认真研究中国罗盘,以一种新的定向法,来与外国人的指南针相符。
新版中英文对照《峨山图说》,改名为《峨山图志》。由成都日新印刷工业社代印。费尔朴在扉页上写道:余素爱名山始自召龄,实受吾父之灵感,爰以此书献于吾父费长乐。
时任峨眉山接引殿住持的圣钦和尚,应费尔朴之邀,为翻译的《峨山图志》作序。圣钦在序中写道:美人费尔朴君在川侨居,于南台寺来函叙及,彼欲识得此山之真面目,遂不分寒暑,有暇辄一登临,复不惮烦劳,觉得峨眉山图说佳本视同奇珍。延聘高士校阅,刊印流传,并译成英文以贡彼都人士……
费尔朴照片由加拿大老照片项目组提供。其余为作者徐彬提供。(文/徐彬)
黄沛翘,湖南宁乡双观黄氏第13世,中浼公第27世。清末湖南宁乡四都人。曾针对英国侵略者对中国西藏、云南等地的侵略活动,悉心于西南边疆史地之研究,于光绪十六年(1890)编绘成《西藏图考》一书。除详考西藏地区山川、城镇、关隘、寺院、古迹及民族分布等外,并揭露英国侵略者从印度入侵中国西南边境的险恶目的。《西藏图考》系清代西藏地理志书,黄沛翘辑,韩铣等绘图。黄沛翹,早岁从戎,长年在四川为官。他久绾军事,留心边务,蓋西藏为四川之外围,“卫西藏所以固蜀都”,乃博採典籍,编辑此书。始于光绪十一年秋八月,翌年五月(1886年)书成。他根据《皇朝一统志寰宇记四夷考》、新旧《唐书吐蕃传》、《明史西域乌斯藏传》、《四川通志》內〈西域志〉、果亲王之《西藏志》、松筠《西招图略》、七十一撰《西域闻见录》、郦道元《水经注》、齐召南《水道提纲》、盛绳祖《卫藏图识》、杜昌丁《藏行纪程》、余庆远《维西见闻记》、魏源《聖武记》、《海国图志》等数十种著作,分类编辑而成。全书共八卷,另有卷首一卷。卷首载宸章、辑录清聖祖御制平定西藏碑文及高宗御制十全记碑文等,继为楚北崔廷璋、善化黃锡焘、长洲顾復初三篇序文,均作于光绪十二年。次为凡例五则及目录一叶。正文卷一题下署 “楚南黄沛翘寿菩甫手辑,滇南李培荣华廷甫付梓,楚南李宏年寿廷,河南李文江蓉航甫同校”。卷一为地图,计有西藏全图、沿边图、西招原图、乍丫图。各图描绘十分精细,均附说明。卷二为西藏源流考、续審隘篇、內地程站附考。卷三:西藏程站考,附诗。卷四:诸路程站,附考。卷五:城池、津梁、关隘、山川、公署、庙宇、古跡、土產匯考等。卷六:为藏事续考。七八兩卷皆为艺文考,附奏议、外夷考等。书包含西藏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语言等,为研究西藏之重要史料。本书辑成后由幕僚李培榮捐资付梓。卷首则有顾复初以隸书署检书名页,并题 “光绪甲午秋镌”。其背面则题 “光绪甲午孟夏,京都申荣堂校刊”。卷末有书后二篇,一为黄沛翘自记,另一为其弟黄雲鵠谨识。
黄沛翘,建星次子,湖南宁乡双观黄氏,少长季房锦房,册名沛翘,派名懋諴,字绶夫,号寿菩,晚号澹园,行二,道光己亥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亥时生,湖南长沙府宁乡县学廪膳生,民籍,肆业城南书院,同治丁卯科乡试中式举人,拣选知县,应前贵州提督周达武檄,佐戎川黔劳绩,保举四川即补知县,加同知衔,奉解黔饷檄,办理贵州全省营务,统领兵勇,保至花翎布政使衔,四川即补道,督办四川通省厘金总局事务,光绪乙酉科四川乡试文闱点名,光绪十三年奏署四川成绵龙茂松理懋地方等处兵备道,兼营水利,总理屯政事务,著有《西藏图考》八卷、《四川峨山图志》若干卷,及《澹园文集》、《澹园诗集》、《金刚经集注》梓行于世。光绪丁亥十三年闰四月二十九日亥时卒,葬四都四区青山湾住屋对岸。
世系源流:黄 玘【 1】——黄 瞻【 2】——黄元绩【 3】——黄 浼【 4】——黄 简【 5】——黄宗尹【 6】——黄大同【 7】——黄原礼【 8】——黄处仁【 9】——黄 槐【10】——黄显中【11】——黄了翁【12】——黄永言【13】——黄崇生【14】——黄文郎【15】——黄举信【16】——黄至道【17】——黄元鑑【18】——黄立纲【19】——黄志仁【20】——黄朝富【21】——黄显忠【22】——黄 锦【23】——黄文法【24】——黄光瓒【25】——黄日嘒【26】——黄 瑞【27】——黄 藻【28】——黄建星【29】——黄懋诚【30】——黄介勲【31】
宁乡双观五修族谱关于黄沛翘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