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郡县图志 >> 文章内容

湘潭县各乡镇区划历史沿革

[日期:2013-08-24]   来源: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作者: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阅读:9200[字体: ]

 

        湘潭县行政区域之划分,明代以前,未见系统记载。据《衡山赵氏家谱》载:“赵宁,衢州人,宋肘徙居潭之九十二都(今青山区)孚神庙,以状元历官尚书,赠太保,为潭之始祖(指赵氏),其乡有状元桥遗迹焉。”又据云湖桥在解放后尚存的一块界碑刻有“湘潭三十九都,地名早禾塘,钦赐吉王庄,东至晏文贵田界”;《湘潭县地理图说》称“盖明英宗时(1 4 3 6——1 4 9 9)封吉王租食之地也”;再据《白志》(清乾隆四四年,即公元一七七九年编湘潭县志)所载,湘潭县有旧一都(今株洲一带),八都(今易家湾一带),二十三都(今南谷、仙女一带),二十都,二十二都,二十五都(以上今响塘区和市郊),三十三都(今姜畲区),三十九都(今云湖桥至韶山一带),上五十八都(今大花桥一带)下五十八都(今中路铺一带),六十七都(今继述桥一带),七十四都(今方上桥一带),上七十七都(今易俗河一带),下七十七都(今株洲县),九十二都(今青山区),九十九都(今花石区),八十四都(今石潭区),下一百○三都(今淦田一带),一百○九都(今朱亭一带),一百三十都(今古岳峰一带)。其划都的顺序起止及其理由尚待查考。
据上推断,宋、明两代湘潭县所辖行政区划称都。
        一、明代的行政区划
据《白志》记载: “明洪武十四年(1381)编县域为二十都,分为八乡二坊二厢一十九里(按里的名称有二斗四里)。”当时人丁稀少(《湘潭县地理图说》载:“明洪武初年男女20053口”,按110户为一里,里有里长,城内为坊,坊有坊长;近城为厢,厢有厢长,乡村按山水走向划成乡。全县8乡24里是:
忠臣乡。有唐兴里,湘滨里。地域东南至株洲婆仙岭,东北至昭山。
建宁乡。有齐民里、明堂里、义先里。即今朱亭、淦田、古岳峰一带。
上民乡。有布政里。即今花石、盐埠一带。
崇岳乡。有富阳里(后包括安仁里)。即今花石、龙口一带。
怀德乡。有龙盖里、感化里。即今易俗河、继述桥至碧泉一带。
易俗乡。有锦泉里、永丰里、长丰里、善政里。即今乌石、黄荆坪和青山区一带。
移风乡。有安定里、上林里、托居里、居义里、盘石里,常安里。即今响塘区的南谷、仙女和姜畲区的塔岭、姜畲、云湖桥及韶山区一带。
光泽乡。有安仁里、褰帷里、望霞里、志德里、可风里。即今易俗河、梅林、茶园铺、中路铺、白石铺、马家堰、古岳峰一带。
解放以前较长时期,农村从事迷信职业的师公、道士等,书写“文疏”,多沿用此乡、里作为地名。
二、清代的行政区划
湘潭县于清代划为十八都,其中四、五、十七都各分上、下都,县城和街总为半都,全县称二十一都半。每都划分十个甲,共二百一十甲。都设都总管行政,设都团管军事。甲设团正管行政。设团总管军事。每甲按上、中、下或左、右、东、西等划为三境、四境至六境者,全县共有六百。七境。后境改为粹。境有境长,牌有牌头。城街设十九总,自宋家桥至通济门为一至八总(一说宋家桥从未建街,应从三义井算起),建城后废一至八总。自平政桥(即大埠桥)至窑湾划分九至十九总,今仍习用其名。
一都:县之东北,今属株洲。界抵醴陵、浏阳、长沙,水出丰溪、株洲、白石三港入湘江,属旧一都。
二都:县之北,今湘潭市郊及响塘区之一部,亦属旧一都。
三都: 县之东,今株洲县马家河至黄鸭塘一带,属旧八都。
上四都:县之北,今九华、和平一带,属旧二十都、旧二十二都、旧二十五都。
下四都:县之北,今南谷、仙女一带,亦属旧二十都、旧二十二都、旧二十五都。
上五都:县之北,今南谷、响塘一带,属旧二十三都。
下五都:县之西北,今湘潭市郊一带,属旧;二十三都。
六都:县之西,今姜畲、荆州一带属旧三十三都。
七都:县之西北,今云湖桥至韶山一带,属旧三十九都。
八都:县之南,有八都(枧桥一带)、上八都(今茶恩寺一带)、中八都(今王十万一带)、下八都(今霞石埠一带)之分,本为一都,地分四块,未能连接,均属旧上五十八都。
九都:县之南,今梅林桥至白石铺一带,属旧下五十八都。
十都:县之中,今土桥、继述桥、一石潭坝一带,属旧六十七都。
十二都:县之中,今列家桥、方上桥、碧泉一带,属旧七十四都。
十二都:县之中,今郭家桥、白云一带,属旧上七十七都。
十三都:县之东,今株洲县马家河、石壁桥一带,属旧七十七都。
十四都:县之西南,今青山桥区范围,属旧九十二都。
十五都:县之南,今盐埠,日华、石坝一带,属旧九十七都。
十六都:县之东南,今株洲军山、朱亭、昭陵一带,属旧上一百三十都。
上十七都:县之西,今白托、乌石一带,属旧八十四都、旧下一百。三都。
下十七都:县之东南,今株洲、淦田、龙潭一带,属旧八十四都、旧下一百○三都。
十八都:县之东南,今株洲龙潭至黄龙桥一带,属旧一百○九都。
三、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及其变革
民国三十八年内,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四次大的变动。
第一次变动是清末民初,提倡自治,按地域大小、人
口多寡以及山水地形,将全县分为四乡十七区。
以湘水流域为东乡,划为六个自治区。
东一区:包括原三都,一都的一至八甲及九甲之半,区自治局设株洲,名株洲镇。
东二区:包括原十三都及一都的十甲,八都的一、二、三、四甲,及一都的九甲之半,区自治局设马家河,名藕花镇。
东三区:包括原九都及八都的七至十甲,区自治局设茶园铺,名天储镇。
东四区:包括原十六都的一至五甲,八都的五、六甲,区自治局设坎亨堂,名普安镇。东五区:包括原十七都及十六都的六至十甲,区自治局设淦田,名建宁乡。
东六区:包括原十八都,区自治局设朱亭,名朱亭乡。
以涟水流域为西乡,划分四个自治区。
西一区:包括原六都及下五都的大部,其中属下五都的杨梅洲、窑湾、粟家亭、永兴亭等地划归城区,区自治局设姜畲,名姜畲镇。
西二区:包括原七都,区自治局设宁(银)田寺,名清宁镇。
西三区:包括上十七都,区自治局设石潭,名石潭镇。
西四区:包括原十一都,区自治局设郑家坳,名碧泉镇。
以涓水流域为南乡,划分四个自治区。
南一区:包括原十二都,区自治局设易俗河,名易俗河镇。
南二区:包括原十都,区自治局设郭家桥,名晓霞镇。
南三区:包括原十五都,区自治局设花石,名花石镇。
南四区:包括原十四都,区自治局设青山桥,名都昌镇。
以湘水汇靳江流域为北乡,划分两个自治区。
北一区:包括原二都及上四都,其中二都的宋家桥、杨月来、四面佛,风车坪等划归城区。区自治局设黄龙坝,名黄龙镇。
北二区:包括原上五都及下四都。区自治局设长岭铺(今仙女乡)。名长岭乡。
城 区:包括县城及总市(正、河、后三街)和从原二都、下五都划归的近城部分地方。

 

据《湘潭县地理图说》记载:湘潭县清光绪十三年(1887)人口为817607人,民国二年(1913)人口为974800人。当时自治区把所辖人口在五万以上者称镇,在五万以下者称乡。因此,全县有一城三乡十三镇之称。
全县十七个自治区(乡、镇)的机关,开始叫自治局,选举产生局长、副局长;后改称区务委员会,有区务委员(区委)。下有保、甲,保有保董,甲有甲长,甲下有境、有团。民国十九年(1930)颁布《区自治施行法》,改称区公所,设区长、副区长。
第二次变动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二月,民国政府命令全国“实行保甲,推进自治”。湘潭县是湖南省自治实验县之一。次年县长王英兆以霞城乡为自治实验乡,直属县管,王兼任乡长。并将全县十七个区改为十个区、一个直属乡。区以下设乡、镇,再下有保、甲。
第一区:包括原城区、原南一区十二都的九、十两甲所属之太平街、板子厂等市肆。
第二区:包括原东一区全部,东二区一都的九、十甲,下八都的下一甲,十三都的一、二、三、四、五甲。
第三区:包括原南一区十二都的一至七甲及八甲之小部,东二区下八都及上一都的二、三、四甲,十三都的六至十甲,东三冈九都的一、二、三甲,南二区十都的一、二、三甲及十甲的三分之一。
第四区:包括原东四、五、六区。
第五区:包括原东三区九都的四至十甲,上八都全部,南二区十都的四至九甲及十甲的三分之二。
第六区:包括原南三区十五都全部,西四区十一都的六至十甲。
第七区:包括原南四区全部。
第八区:包括原西三区全部,西四区十一都的一至五甲,西一区南六都。
第九区:包括原西二区全部,西一区北六都的八、九、十甲,北二区下四都四甲的四分之一。
第十区:包括原北一区全部,北二区上五都全部,下四都的一、二、三甲和五至十甲,又四甲的四分之三,西一区下五都全部,北六都的六、七甲。
直属霞城乡。以原南一区十二都的八、九、十甲为范围。
区以下划有乡、镇。全县有多少乡、镇,由于档案在日寇入侵时毁于兵燹,尚待查考。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七月二十八日《湘潭县农会第二届干事会工作报告书》中称:“原区农会本年三月一律撤销,随同自治新区改编,业已先后成立,计区会十区,乡会一百三十五乡。”全县是否有一百三十五个乡镇,或以后乡的范围扩大、乡数减少等问题,有待查证。据当时残存的《湘潭民报》和各种“田契,,及以后的文件中记载的乡,镇名,已知五十六个(当时虽划分乡,镇,群众仍习用都、甲称地名)。兹分区将各区所辖乡、镇名称列后。望知情者补充。
第一区:即城区。有雨湖镇、壶山镇、文华镇、东平镇。
第二区:有株洲镇、清水乡、白关乡、昭阳乡、藕花乡、空灵乡。
第三区:有易俗河镇、白壁乡、石洪乡、云霓乡、大英乡、杨溪乡、忠信乡。
第四区:有三门镇、朱亭镇、淦田镇、建宁乡、龙华乡、天台乡。
第五区:有花萼乡、石门乡、晓霞乡、天马乡。
第六区:有大平乡、大同乡、隐山乡、上星乡、大荷乡、汉城乡、碧泉乡、日华乡、石坝乡。
第七区:有大安乡、青山乡、永庆乡、石鼓乡、歇马乡。
第八区:有石潭镇,涟南乡、仁惠乡、龙泉乡、乌石乡。
第九区:有姜畲镇、云湖乡、白衣乡,清溪乡、银田乡。
第十区:有黄龙乡、南谷乡、仙女乡、正心乡、九华乡。
乡以下分保、甲。民国二十四年(1935)涟南乡《会议记录》记载,全乡分为一至五保,每保一般为一个大王庙的范围,下分一至五甲,每甲约两个土地庙或三个土地庙的范围。
第三次变动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六月,据湖南省政府训令,“为了严密保、甲组织,将区废除,扩并乡、镇区域,直属乡撤销,与其他乡、镇同级。”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八月完成撤区扩乡,整编保甲的工作。全县共划为三十二个乡、镇,四百二十二保,四千七百一十八甲。
民国三十年(1941)十月十五日湘潭县政府第四十一次县政会议决定,将晓霞乡划为晓霞、石门两乡,将天马乡划为天马、花萼两乡。将石潭乡划为石潭、乌石两乡。至此全县共三十五个乡,镇(十九乡、六镇),五百一十二保,八千八百三十五甲(东平镇民国三十一年一月并入霞城乡,十二月又恢复东平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完成整顿户口,按每甲不超过二十户,每保不超过二十甲的原则,保增编为八百一十九个,甲增编为一万一千五百三十六个。
民国三十三年(1944)六月湘潭县沦陷。为了适应战时指挥,除城区三个镇外,其余将全县三十二个乡、镇划属四个行署管辖。河西行署辖龙华、白石、花萼、空灵、藕花、白云、易俗河七个乡;涟北行署辖仙女、姜畲、黄龙、正心、银田、清溪六个乡;河东行署辖株洲、白关、天台、建宁,东平、霞城、昭阳七个乡、镇;涟南行署辖石潭、涟南、乌石、花石、锦石、碧泉、永青、石安、晓霞、石门、天马、忠信十二个乡。行署配有主任、副主任、秘书及民政、经济、文化、警卫四股,共十多人,代行县政府管理乡、镇事宜。日寇投降以后,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各行署奉令撤销。
第四次变动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二月二十五日县政府第三次县政会议,根据省政府“裁缩乡、保”的训令,决定“从三月一日起开始实施”。至九月底,将全县159357户,954643人,划17个乡、镇,358保,6139甲。兹分列于后。
昭潭镇。由文华、雨湖、壶山三镇合并,镇公所设风筝街,辖34保,689甲。
黄龙乡:即原黄龙乡范围,乡公所设万家祠堂,辖15保,297甲。
仙女乡:即原仙女乡范围,乡公所设南塘庵,辖l4保,263甲。
姜畲乡:由原正心、姜畲两乡和涟南乡之一部分合并,乡公所设姜畲,辖20保,397甲。
清田乡:由原清溪、银田两乡合并,乡公所设银田寺,辖2l保,312甲。
石潭乡:由原石潭、乌石两乡合并,乡公所设麻蝈堆,辖16保,261甲。
涟碧乡:由原碧泉乡及涟南乡之一部合并,乡公所设郑家坳,辖18保,317甲。
永安乡:由原永青、石安两乡合并,乡公所设石鼓湾,辖27保,463甲。
花石乡:由原锦石、花石两乡台并,乡公所设花石,辖26保,333甲。
天衢乡:由原白石、花萼、天马三乡合并,乡公所设团山铺,辖28保,393甲。
晓忠乡:由原忠信、石门、晓霞三乡合并,乡公所设桎木桥,辖29保,491甲。
易俗河:由原易俗河、霞城、白云、东平四乡、镇合并,乡公所设易俗河,辖22保,376甲。
株洲镇:由原株洲、白关、昭阳三乡、镇合并,镇公所设株洲,辖33保,495甲。
藕灵乡:由原藕花、空灵两乡合并,乡公所设高芙冲,辖20保,357甲。
龙华乡:即原龙华乡范围,乡公所设唐衣岭,辖11 保,213甲。
建宁乡:即原建宁乡范围,乡公所设九节垅,辖10保,218甲。
天台乡:即原天台乡范围,乡公所设黄龙桥,辖14保,224甲。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行政区划及其变革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一日湘潭县和平解放,八月二十二日建立了湘潭县人民政府。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行政区划。
(一)接管时期在原乡、镇,保、甲体制的基础上,以保为村,以甲为组,全县划一市八区,359村,6233组。分列于下:
湘潭市:辖原昭潭镇及易俗河乡之2l保、22保,计37村,763组,市政府设湘潭市。
一 区:辖原株洲镇、藕灵乡,计53村,904组,区政府设株洲镇。
二 区:辖原黄龙、仙女两乡,计29村,558组,区政府设黄龙乡。
三 区:辖原姜畲、清田两乡,计41村,771组,区政府设姜畲镇。
四 区:辖原易俗河乡之1~20保,晓忠乡之4~15保,天衢乡之5~10保,计88村,615组,区政府设易俗河镇。
五 区:辖原石潭、涟碧两乡,计34村,569组,区政府设石潭镇。
六 区:辖原花石、永安两乡,计53村,769组,区政府设花石。
七 区:辖原天衢乡之l~4保、11~28保,晓忠乡之l~3保、16~29保,计39村,598组,区政府设中路铺。
八 区:辖原天台、建宁、龙华三乡,计35村,569组,区政府设朱亭镇。
一九五○年六月中旬适应清匪反霸,生产备荒的需要,将全县划为一个城关区,一个株洲镇和十三个农村区。农村区为。一区(清水),设瑶山(今属株洲)。二区(黄龙),设居仁塘。三区(清田),设银田寺。四区(姜畲),设姜畲。五区(易俗河),设易俗河。六区(石潭),设石潭。七区(涟碧),设回水湾。八区(永安),设石鼓湾。九区(花石),设花石。十区(晓忠),设月塘湾。十一区(天晓),设中路铺。十二区(龙华),设三门。十三区(建宁),设朱亭。
一九五○年七月一日将城关区,升为湘潭市,属长沙专署管辖。
(二)建政时期 一九五○年下半年适应土地改革的需要,进行民主建政,全县重新划为一镇十四区,二百四十一个乡、镇(内乡级镇七个)。兹分列于下:
株洲镇:辖四个街委会和三个乡,即一至四街委会和田心段、董家段、石子头三乡。
一区:辖一镇二十一乡。即易家湾镇和南华、百井、大京、龙州、荷塘、太平桥、荷花、清水、石门、巡骑、昭山、蒿塘、河东、法华、旗营、长堡、仙岭、天梯、马家河、韶溪、白关。
二区:辖十八乡。即桐子、唐山、黄梓、红沙、张子,郭家,民乐、双合、棠华、丁家、长岭、小荆、水井、关峰、响塘、稠泉、芳石、潭湾。
三区:辖十七乡。即云湖、清风、良湖、银田、托山、石湖、磨石、如意、杨林、瓦子坪、韶山、清溪、永义、曲塘、天鹅、望梅、莲花。
四区:辖一镇十八乡。即姜畲镇和建新、永安、白衣、清泉、棋梅、古泉、先进,栗营、五源、万赛、涟林、白杨、和平、正福、长永、古石、石泉、龙安。
五区:辖一镇十九乡。即易俗河镇和卓江、板桥、陶仑、桂花、杉荫、白云、梅林、杨溪、回龙、金霞、烈马、金塘、晓塘、山西、石壁、妙泉、石塘、千江、八角。
六区:辖一镇十八乡。即石潭镇和北东、兆湖、马托、白托,文佳、杨梓、马桥、奇珍、景泉、乌石、天明、三联、双泉、泉塘、马列、柳湖、叠福、羊鹿。
七区:辖十七乡。即锦石、射埠、筱里、林泉、见龙、方上桥、郑家坳、毛塘坝,隐高、严冲、排头岭、大荷塘、回水湾、松梓冲、辰剑、三望冲、烟塘。
八区:辖十八乡。即石鼓、铜歇,铜中、北古、青山、四路港、栗道、石门、松柏、安乐、竹叶塘、环山、分水、龙凤、自石、较场、心田、湾头。
九 区:辖一镇十七乡。即花石镇和河头、先锋、龙潭、盐埠、高陂、栗木、太平、兰下、留田、晓南、泥湾、日华、琵琶、紫荆、石坝,龙口、罗汉。
十区:辖十六乡。即铁良、高继、吟月,新塘、文桥、月石、竹霞、谭家山、泉门、竹园、洪山、古砖、福临、白沙、高矫、连朝。
十一区:辖十七乡。即傩塘、杨家、馥馨、龙潭、堰湖、水口、长坪、矾石、新桥、千风、荷月、金田、竹笼、拗柴、石印、石狮、回龙。
十二区:辖一镇十四乡。即三门镇和南江、枫仙、荷包、王十万、楼厦、堂市、迎春、金牌、苍霞、翟家桥、马家垅、杨柳、白壁、白歧宫。
十三区:辖九乡。即铜锣、黄泥、平山、楠木、光甲、长冲、八斗、宏图、庙湾。
十四区:辖一镇八乡。即朱亭镇和黄龙、福祖,范罗、生田、毛坪、花田、双江、响水。
一九五一年五月,将株洲镇及太平桥、荷塘、大京,白关、百井、南华、龙州七乡划出,成立株洲市,直隶专署。全县又改划为二十四个区,三个区级镇,下辖二百一十六个乡,四个乡级镇。计一区设易家湾,辖七乡一镇,二区设居仁塘,辖十乡;三区设书堂,辖九乡;四区设永义亭,辖十乡;五区设印心湾,辖九乡;六区设姜畲,辖九乡一镇;七区设双板桥,辖八乡;八区设石潭,辖十乡;九区设杨梓塘,辖十乡;十区设射埠,辖九乡;十一区设排头岭,辖十一乡;十二区设道贯嘴,辖九乡:十三区设青山桥,辖十一乡:十四区设花石,辖十一乡一镇;十五区设柳亭公,辖十乡;十六区设水竹湾,辖十乡,十七区先设龙岩寺后迁紫竹冲利公,辖七乡;十八区设月塘湾,辖八乡;十九区设李家垅,辖八乡;二十区设胡家冲,辖九乡;二十一区设三门,辖八乡一镇;二十二区设汤丸子坳,辖七乡;二十三区先设湖里后迁开利寺,辖八乡;二十四区设黄龙桥,辖九乡。三个区级镇是易俗河镇、朱亭镇、石潭镇。
一九五二年五月,从湘乡县划入西宁、新田两乡,将二区的红砂乡及潭湾乡的泉塘村划出给望城县,全县改划为七百五十八乡和八个乡级镇。
一九五三年五月,区按地名命名,全县又改划为三百七十个乡和十七个乡级镇,各区所辖的乡、镇分列如下:
区别 区名 所辖乡、镇数 所辖乡、镇名称
一区 昭山 l 1乡 l镇 昭山、巡骑、黄茅、白马、蒿塘、河东、长石、清水、其林、法华、响石、易家湾 (镇)。
二区 黄龙 l 2乡 莲花、张子、郭家、红沙、民乐、银盖、和平、鹤岭、堂华、钢塘、唐山、响水。
三区 仙女 1 6乡 1镇 自鹤、小荆,公和、益佳、云岫、水井、小泉、柴山、荷花、响塘、双湖、梁石、
先锋、龙安、石泉、芳石、碑头(镇)。
四区 银田 1 7乡 l镇联邑、韶山、韶南、云源、石屏、杨林、清溪、韶东、枫木、白鹤,厚罗、杨云、如意、永义、曲塘、石湖、槐北,银田(镇)。
五区 楠竹山 l 4乡 托山、古湖、栗山、天台、万家、清风、梓凤、飞龙、云湖、楠竹、望梅、天鹅、
咸江、石桥。
六区 姜畲 1 4乡 1镇 黄石、立岭、丰乐、白云、青亭、尚源、棋梅、石龙、泉映、清泉、新里、建中、
平衡、震福、姜畲(镇)。
七区 卓江 l 3乡 2镇 卓江、河口、板桥、莲托、陶仑、高司、九江、白鹿、沿河、连林、交托、金棋、
青石、古塘桥(镇)、杨嘉桥(镇)。
八区 石潭 l 4乡 和平、同福、叠福、羊鹿、雁坪、毛塘、西泉、枫树、马列、象塘、古云、三港、九龙、马托。
九区 白托 l 7乡文佳、白托、杨梓、双马、马田、龙泉、奇才、景泉、珍珠、双乐、云美、乌石、狮仑、天龙、三联、大明、公平。
十区 射埠 l 5乡 l镇 西林、林泉、长桥、望冲、筱里、湾塘、鹤霞、巨鱼、朝霞、金盘、碧泉、烟塘、
上青、青塘、锦石、射埠(镇)。
十一区 排头岭 1 7乡 荆坪、望林、辰剑、回水、大荷、安全、指南、鳌州、松梓、苍冲、排头、严冲、
留田、德余、同心、栗木、太平。
十二区 石鼓 2 l乡 l镇 石马、沿洪、新竹、云中、北林、鼎新、四明、铜梁、花楼、西福、新道、海马、
安乐、龙大、青枚、环山、石青、栗梅、明道、水平、鳌鱼、石鼓(镇)。
十三区 青山 2 2乡 1镇 分水、丰林、毫头、龙风、石桐、风坪、湾头、较场、石江、三富、同合、旗山、
兰下、高青、新阳、霞岭、天明、石门、元山、草衣、晓南、心田、青山桥(镇)。
十四区 花石 2 3乡 l镇 金枫、盐埠、新农、东仁、芙蓉、永仁、河头、见楼、松鹤、罗汉、全心、百花、石坝、老柏、中心、天马、龙口、潲江、金桥、泥湾、双桥、团建、琵琶、花石(镇)。
十五区 马家河 l 0乡 2镇 韶溪、长堡、万龙、仙岭、八角、太高、合花、旗营、妙泉、石塘、马家河(镇)、
雷打石(镇)。
十六区 白云 l 3乡 金霞、烈马、千江、石壁、杨溪、赋江、白云、高桥、沙荫、银凫、尖岗、桂花、大坟。
十七区 谭家山 1 2乡 1镇 沙江、石砖、扶梅、品山、伞铺、霞灵西竺、铁门、月福、桫木、子泉、铁炉
茶园(镇)。
十八区月塘 l 4乡 新塘、踏龙、谷月、凤凰、文桥、新石石鹅、新山、龙云、花门、金良、杜良、杉术、高风。
十九区 中路铺 l 9乡 竹荣、五龙、傩塘、龙井、碧云、月形、长龙、中南、拗柴、石狮、金田、青林、
光明、花虎、永湖、芙蓉、天螺、新虎、金石。

二十区 白石铺 l 7乡 l镇接龙、铁湖、崇善、石埠、水口、广桥、长坪、熊市、宁桥、荷月、双凤、棠花、复兴、花桥、新庄、茶恩、东山,马家堰(镇)。
二十一区三门 l 2乡 l镇 高枫、苍霞、长乐、湖田、善塘、青城、高沙、迎春、堂市、檀木、翟家、铁公、三门(镇)。
二十二区古岳峰11乡 l镇 白壁、黄泥、杨柳、土桥、枫仙、板塘、楼厦、晓花、荷包、龙凤、神山,王十万(镇)
二十三区太湖 l 9乡 l镇 蟠龙、宏图、南塘、八斗、清南、株木、新铜、九思、永丰、桐子、长冲、茨塘、
周家、长源、楠木、横塘、平山、泉塘、文星,淦田(镇)。
二十四区双江 1 7乡 桥口、双江、曲尺、砖桥、花田、新龙、平凤、彭石、栾木、高福、杉桥、黄龙、
紫云、金福、范罗、天台、生田。
(三)撤区并乡时期 一九五四年将原十五区的旗营乡划归株洲市辖。一九五六年六月将原一区的法华、其林、长石、响石四个乡划给株洲市管理;将昭山、巡骑、蒿塘、黄茅、白马、河东、清水七个乡和原六区的锋乐、白云划给湘潭市管理,从衡山县划入新岚乡。全县撤销区一级政权,扩大乡、镇范围,组成六十九个乡,七个乡级镇,共七十六个乡、镇,现分述如下:
六十九个乡是:韶山、杨林、如意、永义、楠竹、托山、七里、清泉、泉塘子、南谷、仙女、响水、九华、马托、白托,景泉、乌石、叠福、列家桥、杨嘉桥、双板桥,古塘桥、白云、水竹湾、马家河、妙泉、郭家桥、土桥、继述桥、伞铺、茶园铺、长岭、射埠、锦石、碧泉、排头岭、留田、黄荆坪、盐埠、河共、龙口、石坝、较场、晓南、青山、石鼓、歇马、环山、霞岭、中路铺、马家堰、荷塘、石潭坝、花桥、茶恩寺、苍霞、堂市、古岳峰、王十万、淦田,平山、太湖、黄龙、砖桥、八斗、长冲、龙潭、范罗。
七个乡级镇是:姜畲、石潭、雷打石、易俗河、花石、三门、朱亭。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增设冷水冲、楠竹山、古塘桥、淦田四个乡级镇。至此全县计有六十九个乡,十一个乡级镇,共八十个乡、镇。
(四)人民公社时期一九五八年九月撤销乡、镇,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二十个。不久又撤并吟江(红星)、谭家山(超英)公社,全县为十八个公社,辖二百二十六个大队,三千二百一十五个生产队。
十八个公社情况如下表
公社名称 所辖大队数 所辖生产队数包括原乡、镇名称
金星(姜畲) 12 49 七里、清泉、泉塘子、姜畲(镇)。
卫国(乌石) 10 210 白托、乌石、景泉。
跃进(石潭) 12 101 叠福、马托、列家桥、石潭(镇)。
东风(锦石) 10 164 锦石、射埠、碧泉、土桥、继述桥。
红旗(易俗河) 24 697 水竹湾、白云、郭家桥、马家河、妙泉、长岭、伞铺、茶园铺、易俗河(镇)、雷打石(镇)。
钢铁(河口) 12 105 杨嘉桥、双板桥、古塘桥、古塘桥(镇)。
建设(花石) 9 176 河头、石坝、龙口、盐埠、花石(镇)。
曙光(排头) 13 258 排头岭、留田、黄荆坪。
光明(石鼓) 15 l05 石鼓、环山、歇马。
幸福(青山) 9 78 较场、晓南、青山、霞岭。
超美(楠竹山) 9 76 托山、楠竹山、楠竹山 (镇)。
先锋(响塘) 10 153 南谷、响塘、响水、九华、仙女、冷水冲(镇)。
韶 山 12 104 韶山、杨林、永义、如意。
五星(三门) 2l l74 苍霞、堂市、古岳峰、王十万,三门(镇)。
上游(朱亭) l2 l36 黄龙、范罗、砖桥、龙潭,朱亭(镇)。
卫星(淦田) l0 105 太湖、平山、淦田,淦田(镇)。
星星(八斗) 6 20 长冲、八斗
火箭(中路铺) 20 504 中路铺、荷塘、石潭坝、花桥、马家堰、茶恩寺。
合 计 l 8 2 2 6 3 2 l 5 6 9乡 l 1镇
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日划出三门(五星)、淦田(卫星)、八斗(星星)、朱亭(上游)四个公社及易俗河(红旗)公社所辖原伞铺、妙泉、马家河三个乡及雷打石镇给株洲市管辖。这时全县为十四个公社。
一九五九年三月湘潭县划归湘潭市辖,一九六一年五月复归湘潭专署辖。其中楠竹山、鹤岭两镇仍由湘潭市管辖。
一九六一年四月整风整社,将十四个公社划分为一个石潭镇、五十三个公社、八百三十三个大队、九千七百五十九个生产队。公社名称是:花石、龙口、石坝、盐埠、排头、黄荆坪、留田、上马、茶园、长岭、易俗河、郭家桥、石潭坝、茶恩寺、花桥、荷塘、中路铺、马家堰、古塘桥、河口、杨嘉桥、土桥、射埠、锦石、继述桥、碧泉、永义、韶山、杨林、如意、银田、姜畲、云湖、泉塘子、楠竹山、烟山、响水、南谷、仙女、九华、荆州、列家桥、古城、乌石、白托、景泉、青山、较场、晓南、霞岭、石鼓、环山、歇马。
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二日全县恢复区一级体制,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始划为九个区:即韶山、响塘、姜畲、石潭、古塘桥、花石、青山桥、易俗河、中路铺。八月二十五日又将古塘桥区划为射埠、河口两个区,全县共十个区。
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将全县五十三个公社增划为七十一个公社。全县为十个区四个镇七十一个公社。一九六三年五月将县属花石、姜畲两镇改为区属镇。一九六四年一月将茶园公社之虎奚大队全部及铁炉大队之李子、泉井两个生产队划归株洲古岳峰公社。一九六八年底撤销花石、姜畲两镇,城镇居民下放农村,改属公社领导。全县为十个区,二个镇,七十一个公社,八百三十八个大队,一万○二百三十一个生产队。兹分述如下:
韶山区辖五个公社,即韶山、杨林、如意、永义、银田,计五十四个大队,六百四十七个生产队。
响塘区辖六个公社,即仙女、南谷、响塘、响水、九华、和平,计七十二个大队,九百九十八个生产队。
姜畲区辖七个公社,即姜畲、云湖桥、塔岭、烟山、良湖、楠竹山、泉塘子,计七十六个大队,八百六十一个生产队。
石潭区辖七个公社,即乌石、景泉、雁坪、列家桥、荆州、白托、古城,计八十四个大队,一千三百二十六个生产队。
河口区辖五个公社,即河口、双板桥、古塘桥、峡山口、杨嘉桥,计五十六个大队,六百三十九个生产队。
射埠区辖七个公社,即土桥、射埠、方上桥、旺冲、锦石、碧泉、继述桥,计八十二个大队,一千一百○二个生产队。
花石区辖九个公社,即花石、盐埠、石坝、龙口、日华、留田、排头岭、严冲、黄荆坪,计一百一十三个大队,一千四百四十八个生产队。
青山桥区辖九个公社,即晓南、较场、分水、青山、霞岭,石鼓、明道、环山,歇马,计一百○七个大队,一千二百三十三个生产队。
易俗河区辖八个公社,即易俗河、白云、郭家桥、梅林、茶园铺、长岭铺、上马、麦子石,计八十九个大队,七百三十四个生产队。
中路铺区辖八个公社,即荷塘、柱塘铺、中路铺、马家堰、茶恩寺、白石铺、花桥、石潭坝,计一百○五个大队,一千二百四十三个生产队。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韶山区五个公社和湘乡县大坪公社合并成为省辖区。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从衡东县三江公社划入茶花、大塘、先锋三个大队归茶恩寺公社管辖,一九七六年十一月环山公社之江夏大队划归湘乡县横铺公社管辖。这时湘潭县的行政区划为九个区、二个镇,六十六个公社,七百四十五个大队,八千三百二十二个生产队。
一九八一年二月,韶山区复归县属。全县为十个区、二个区级镇、七十二个公社、一个社级镇,八百一十四个大队,九千○八十八个生产队。
(五)新的行政体制改革 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湘潭县属湘潭市领导。一九八四年二月至四月实行政社分开,以社的范围成立乡人民政府,六月将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全县行政区划为十个区、五个区级镇(谭家山、易俗河、石潭、姜畲、银田),七十二个乡,八百一十三个村,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六个组。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韶山区六个乡和银田镇合并成立县级韶山区,直属湘潭市辖。一九八五年一月将花石乡改为花石镇,青山桥乡改为青山桥镇,云湖桥乡改为云湖桥镇,中路铺乡改中路铺镇,杨嘉桥乡改杨嘉桥镇。
同时扩大姜畲镇的范围,将姜畲乡并入姜畲镇。全县至此为九个区、九个镇(其中谭家山、易俗河、石潭三镇由县直属;花石、青山桥、云湖桥、中路铺、杨嘉桥、姜畲六镇由所在区代管)。六十个乡,七百五十二个村,一万○六百七十六个村民小组。
各区、镇、乡的情况如下表
区、镇、乡名 所 在 地 所辖村数 所辖村民小组数
晌塘区 响水乡沙塘村 76 1209
响水乡 红星村洲上 16 206
仙女乡 仁兴村官家山 11 188
南谷乡 南谷村油铺岭 15 273
响塘乡 农科村黄峰寺 13 255
和平乡 石码村李家湾 7 111
九华乡 兴隆村板石 14 206
姜畲区 姜畲镇金陵村 79 1061
姜畲镇 清联村雅爱塘 15 213
楠竹山乡 北岸村北岸 8 114
良湖乡 清风村应星湾 11 139
烟山乡 烟山村烟山冲 12 184
云湖桥镇 新南村六亩冲 14 178
泉塘子乡 泉塘子村燕窝里 11 119
塔岭乡 黄石村王子垅 8 114
石潭区 列家桥乡合德村 91 1297
列家桥乡 上月村尹家湾 15 193
景泉乡 羊塘村上自马塘 13 156
乌石乡 天明村中塘坳 17 263
白托乡 杨梓村三湾塘 12 189
古城乡 莳竹塘村黄泥湾 14 198
荆州乡 旷家村旷家山 10 142
雁坪乡 西花村文家屋场 10 156
青山桥区 青山桥镇青山村 104 1371
青桥山镇 青山村围子屋场 13 167
晓南乡 晓南村马颈坳 13 151
较场乡 天垅村茅塘湾 10 140
分水乡 虎形村檀固场岭 8 129
霞岭乡 光福村国恩公 14 161
明道乡 道贯村胡家湾 10 136
石鼓乡 石鼓村石鼓湾 8 143
环山乡 槐树湾村槐树湾 12 139
歇马乡 福霄冲村九皇台 16 205
花石区 花石镇马垅村 92 1532
花石镇 马垅村花石 10 223
龙口乡 见楼村推土岭 10 177
日华乡 潲江村陈家湾 10 135
石坝乡 中心村庙湾 9 119
盐埠乡 园艺村长松洼 11 204
留田乡 红卫村李家岭 14 227
排头乡 大扶冲村扶冲 9 155
严冲乡 严冲村许家湾 9 147
黄荆坪乡 星星村狮龙桥 10 145
射埠区 旺冲乡鹤霞村 73 945
旺冲乡 鹤霞村鹤霞圃 8 107
锦石乡 唐家湖村东风街 14 219
射埠乡 射埠村洲上 10 148
碧泉乡 剑峰村铁嘴子 9 101
方上桥乡 方上桥村周氏祠 9 94
继述桥乡 团山村国玉岭 12 136
土桥乡 谷塘村白竹坳 11 140
河口区 河口乡月形村 55 691
河口乡 齐力村麂子岭 11 141
古塘桥乡 古塘桥村古塘桥 13 143
双板桥乡 紫塘村瓦子岭 11 133
峡山口乡 洞合村峡山口 10 141
杨嘉桥镇 邓家坝村杨嘉桥 10 133
易俗河区 易俗河镇烟塘村 48 744
郭家桥乡 郭家桥村郭家桥 13 195
白云乡 尖岗村尖岗山 8 86
易俗河乡 樟树村正柏湾 9 172
上马乡 水竹湾村李家坳 8 140
麦子石乡 竹山村李家湾 10 151
中路铺区 中路铺镇凤形村 96 1272
中路铺镇 凤形村新街湾 11 151
柱塘铺乡 柱塘村王家湾 8 136
荷塘乡 石狮村凤形山 10 150
石潭坝乡 永红村罗网山 10 142
白石铺乡 白石村五桂塘 12 126
马家堰乡 堰湖村马家堰 14 202
茶恩寺乡 茶恩村狮形 17 177
花桥乡 金坪村曾家湾 14 188
谭家山镇 紫竹村 35 509
直属村 2 30
茶园乡 紫竹村紫竹林冲 11 134
长岭铺乡 长岭铺村长岭铺新街 15 212
枚林乡 枚林村枚林桥 7 133
易俗河镇 新建村 2 42
石潭镇 横街 1 3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