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郡县图志 >> 文章内容

玉潭地名更替杂录

[日期:2017-09-14]   来源: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作者: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阅读:1600[字体: ]

        1941年由周震鳞、刘宗向修纂的《宁乡县志》迄今也不过70来年,但《志》中提及的许多地名今天读来就颇觉生疏。有一次,一位久客他乡的旧邻问到县城东乡的浮丘是否还在,在场的人都很茫然。加上这些年来县城向四周的不断拓展,山川风物一改旧观,原有地名也随之消失。我们处在这一不平凡的历史时期,如果从后来者读史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将新旧地名的绝续更替认真地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负责吧!现就玉潭及其近郊部分地名演变作一点简要记述,以期对后来的玉潭镇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多少有所补益。

    据史书记载,宋太祖太平兴国二年(977)玉潭划为城区,后改城厢镇。新中国成立后玉潭改称城关镇,旋又于1953年改为第四区。1955年又复称城关镇。19589月,全县建成17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城关镇亦名灯塔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灯塔人民公社再度称城关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城关镇仍称玉潭,其时,镇内有东西南北四街及郊区八个菜农和粮农大队。四街所辖城区面积充其量也不过两平方公里。

    其实,玉潭之称早已见于五代。《一统志》云:“玉潭为五代重镇。”“晋天福十二年(947),楚王马希广以其兄马希萼守朗州(今常德),希萼诱溪峒诸蛮为寇,希广使崔洪琏以步卒七千屯湘乡玉潭。”今日宁乡的部分地区包括玉潭即属当时的湘乡。

    据传,五代时玉潭镇仅有玉潭街,为通长沙益阳驿道的一段而已。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成街道。宋代扩建通安街和青云街。明清时期,逐步增建了小西街、射圃巷、火宫巷、日新巷、衙湾巷、童家巷等街巷。民国年间改玉潭街为南正街和北正街,改青云街为东正街、通安街为西正街。新中国成立,先后辟沩江、八一、拥军、人民、宁长、宁益、宁黄、花明、东沩、南苑、龙溪、文书、明珠、振兴等路段。原东南西北四街方位有较大偏差,南街近于东向,东街近于北向,北街近于西向,西街近于南向。19908月,城关镇人民政府将镇内主要街道名称作了重大更改:原南北正街合称玉潭中路,东正街改称梅花路,西正街改称人民北路,宁黄路城区段改称人民南路,沩江路改称沿河北路和沿河南路,宁长、宁益路改称楚沩东路和楚沩中路,小西门和拥军路合称香山巷。到1990年底,全镇辖东正街、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4个居委会和东郊、西郊、南郊、北郊、园艺、学庵、新山、通益桥等8个村。占地已逾8平方公里。

    旧城区原有四关。东关朝阳门,有二,旧关设在青云街近化龙溪处,明弘治11年(1498)知县张翔建,嘉靖30年(1551)知县周孔徒重修。新关设在便民仓前左,便民仓位于今仓岭东麓。南关迎重门,在南正街口,濒于沩江,明成化35年知县黄甄建,嘉靖30年周孔徒重修。西关通安门,亦有二,一在通安街西,弘治11年张翔建,一在香山寺左,叫小西门。北关拱极门,在北正街,成化7年知县黄甄建,清乾隆中又改建于蓝家巷侧。

    按相沿已久的习惯称,南正街由北而南,街左的街巷有火宫巷(因巷内建有火宫殿,故名)、童家巷(巷内有童氏祠)、南司湾(明成化间设有布政分司)。南门外有毛家巷、巷狭,通河边大码头,门额书“古迹毛家巷”。南司湾巷内原有四城义仓、曾子庙。迤迦而前便到了忠义祠、刘猛将军庙(传为食虫之神)、骆公祠(祀湖南巡抚骆秉章生祠)、刘公祠(祀县人刘典)等处,再前行即到了化龙溪上的杜家桥,南去新桥也只有数十步之遥了。1949年后,这一带祠庙多改作民宅,并先后建起了食盐仓库、县粮食局、城关大米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这一带改建成了现代化潮流的高层住宅新外滩和沿江风光带。南正街由北而南,街右有日新巷、财神殿,日新巷曲折前,歧而为二,其南行直达沩江北岸,沿途有印台山(城关税务所)、彭祖庙(原人民医院)、杜家山。山顶立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1995年移建八一山义山),山之东麓福音堂侧有“阵亡壮士七十二人墓碑”。日新巷北行上谈家岭,达耶稣教堂即后来的大街岭学校。

    北正街由南而北前行,右有射圃巷(元明时习射处)、体育场口(体育场原名胡家大坵,又称百谷大丘)、蓝家巷,再前便是南岳行宫(80年代后辟为县财政局)。北街左侧前行,依次有苏州会馆、小西门街口、南昌会馆、高家巷、天符庙(玉金山)、城隍庙(城北中学所在地)。再北行,就到了邱公祠、储公祠、节孝祠。邱公祠祀明崇祯16年(1643)殉难知县邱存忠,清乾隆28年(1763)湖南巡抚陈宏谋檄知县侯可仪建;储公祠,亦称储大夫祠,祀清咸丰4年(1854)在宁殉难之武陵训导储玫躬,咸丰8年建;节孝祠,清道光13年(1833)知县方炳文训导邓显鹤等建,并建节孝总坊于祠前。由三祠而北,便到了马家巷口喜鹊塘、紫荆(金)山。喜鹊塘便于乡人进城洗脚处,故又称洗脚塘。紫荆山原有紫荆庵。再北行即为曾家坳、养济院、迁佛桥(现为紫荆城)。迁佛桥即通益桥,桥头原有一塔,毁于大跃进中。通益桥,史传明崇祯16年张献忠兵掠宁乡士民陶云等136人抗节死事处。

    西正街,人们习惯称大西门。由东而西前行,左有万寿宫(江西会馆,解放后辟为文化馆,现其址为飞凤名流)、谈家岭(明永乐间谈万世自江西吉水占籍于此,故名)。岭上有风波亭、谈家祠、近处有仙人庙。谈家岭形似弹弓,故又称弹弓岭,近人多呼为大街岭。再西行下岭便到了木井河,龙潭湾、杉木桥。桥侧原有农田一片,20世纪40年代后期建有一座火力发电厂,现为大玺门、祥盛等商场。西正街右侧依次前行,有宝塔仑(仑上有文塔,仑之东即县署所在地,县署仪门外有许大夫祠)、玉几山(传为明庄宪王女莲花县主葬地)、水府岭、白鸡观、玉皇殿。观与殿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即改建成了县曙光机械厂,现为文化超市。再西就到了坡巷(讹为鸭婆巷,今废),巷口即是武庙(祀关羽)、陶汝鼐故宅(陶氏祠)、关王桥。武庙即为后来城关镇镇政府派出所。再前行即为八一路、紫溪。

    小西门亦称香山巷,沿巷西行有药王殿、明玉山书院故址、香山寺(始建于唐)。又县署左,有巷曲小,与香山巷通,称衙湾巷。巷内有相国祠,亦称萧相国祠,祀汉相萧何,一名案牍庙,道光间知县率各科书吏建。

    东正街(即明清间青云街),止于化龙溪,溪上有青云桥,因其位于儒学前左。青云桥建于明弘治11年(1498),桥石多梅花纹,故习称梅花桥。

    化龙溪,旧《志》称“溪有龙泉,旱年溪涸而泉不竭,民居利之,故名。”源出沙子岭,南径黄泥岭、丁家坟山,至木鱼岭东,又有水自沙子岭西而南,经汪家冲之仙圣庙、通益桥村之仙佛庙南行,二小港合流而成化龙,沿县治而东入沩江。化龙溪实为县城佳丽地:“凤阜双翼,临眄清溪,烟柳六桥,映带黉舍(文庙)。”六桥即上官桥(今土地桥,在文庙右)、观德桥(在射圃巷射圃亭前,即“射以观德”意)、化龙桥(万历30年建)、青云桥、曹家桥(系由“漕粮桥”讹,桥北龙王庙,后仓岭,昔有官粮仓在,仓粮出入由此桥)、观音桥(乾隆初建,俗称杜家桥)。六桥外,溪又东流,溪上尚有通济桥(便民桥)、过化桥(清乾隆19年(1754)玉山书院由玉几山东北移此,乾隆32年改玉潭书院)。

    此外,明清时期全城尚有20多座牌坊立于四城,如玉潭街中易祓的状元坊,玉潭街南街北李兴邦的都宪坊和李守中的昼锦坊,彭兴彭融的擢秀坊,小桥前黄少春的恩荣坊以及学宫前的儒林坊和其他贞节坊等。可以想见,昔日宁乡城区虽不甚广,但学宫、书院、县署、会馆、牌楼、寺庙、宫观和官廨随山高下,参差而立,杂出民庐间,自有一番非同寻常的韵味和风采。不幸的是,这些古建筑不是毁于兵火,就是摧于“文革”,甚为可惜。

    出了四门便进入了郊区。随着近年来城区的不断扩展,东南西北四郊已融入新城,原有地名多已不复存在。

    出东门,入东郊村,上走五眼塘冲,下走仓岭上。五眼塘冲原建有青年鞋厂、县广电局、工交子弟校、红旗药械厂,再往东就到了昔日的“东门乡里”,上走罗宦冲,下到梅家田。现在的东沩路,北接宁乡大道,直达桐子岭;仓岭西麓建有百年名校宁乡师范,其前身为贺氏族学鹅山学校。其南则为宁师附小(原克峻小学),后改城南实验小学。

    现在“东门乡里”已全不见旧时踪影,薛家塘、宋家湾、锁匙冲、浮丘、十三滩、倒骑仑一带山岭已基本削平,并辟出了发展路和创业大道和大片工业区。宋家老屋及其附近建起了火车站、站前路,金洲大道横贯罗宦冲、锁匙冲、许家垅、双龙村,跨过兜子潭,直达长沙河西桐子坡。沩丰坝北岸的藓花崖、狮顾山以及董家冲、撩箕坡(原化工厂、氮肥厂)一带也已楼盘遍布,先后建起了江岸华庭、锦绣兰亭、银海花园、颐和源、朝庭等别墅和商住楼。创业大道南伸,一座宽20来米长近800米的沩丰坝大桥飞架于沩水之上,直与县城汽车东站相接,交通极为便捷。再者,城东出学冲、叶家巷北走即到白泥塘、竹篱仑、牛栏塘、坯子岭、反坳塘、沙子岭一带,即今人民北路、水晶郦城、嘉城花园、宁乡一中、旺和家园、旺德家园等处。宁乡一中正座于牛栏塘尾,二环路亦从这里穿过。

    “东门乡里”,尤其是锁匙冲,山形米聚,地不广而历史上所产名人甚多。梅家田(亦称莓田),清翰林院庶吉士梅钟澍世居于此,罗宦村为宋绐熙进士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罗仲孺故里,溪亦得名罗翰林溪,讹而省为“罗宦”。罗宦冲大塘坡还有清提督宇文秀等。锁匙冲为清道光年间殉难绐兴和知府廖宗元故里,李家老屋亦为曾主讲桃江书院和沅江书院的李隆萼旧居。曾随周达武西征平定入侵“番夷”的杨恩泽也为锁匙冲人。锁匙冲尾的庙冲即有陈玉堃旧宅在。

    出南门桥,沿河下可达沩丰坝、宝塔塅里。宝塔即指登云塔(原清水湖边),塔共七层,每层有石梯盘旋而上,道光15年(1835)落成,文革中毁。如若出南门桥朝东走,过老观庙(原南郊小学),进湘乡街,越过横架于沙河之上的群英桥便到了汽车东站等地。出南门桥沿河上就是南苑路,以前叫驿马坪,后来又叫梨树园,现在建有南苑社区。这条路上靠近南门桥处原有王爷庙、幽冥亭。幽冥亭是为超度孤魂野鬼或枉死鬼魂使之不为崇地方而建的,因驿马坪曾一度用作处决囚犯的刑场,不过解放前也有不少革命英烈在此慷慨就义。沿河岸上行百来步,向南原有一条小路,出余济桥可直播杜家亭,便到了南门农场。农场是解放初期办起来的,直到1980年前后才改建沙河市场。

    出西门前行,过杉木桥,左走山川坛(一称神祗坛,旧时祭风云雷电之神者,为县城四坛之一。四坛者朝阳门外社稷坛、先农坛和拱极门外之邑厉坛、通安门外小桥之南的山川坛),有一大片菜地和农田,中有一条小道直达汽车站(车站南移后原站即称老站)。杉木桥与老站上世纪中即已辟为街坊,人民南路贯穿其间,并已成繁华路段。汤车老站后有一小山,山土呈红色,形似木鱼,故称木鱼仑。山东南沩江边有座寺院,叫松竹庵(一作嵩祝庵),榜额为享有“楚陶三绝”之誉的陶汝鼐所书,陶曾于康熙十年(1671)寓庵中纂修《沩山志》。沩江中与庵相近处有一小岛,这就是鳝鱼洲。近年来洲上建起了状元楼。西出正龙桥一带也已楼盘遍布。

    西门八一路侧有一小溪由北而南(实由西而东)流入沩江。这条小溪水源有二,一西源荆木坑冲,一东源鹿角冲,流径茆田,所以旧称茆田水,又因沿溪山石多呈紫色,故又称紫溪,今唤朝阳河。1971年前后,城关镇以新山、西郊两大队的朝阳河畔农田为现场大搞“平田化”,紫溪从鲁家桥起其下段得以裁弯取直,沿新山南麓直下。新山,又称八一山,大跃进年代,政府组织郊区农民,街道居民、企业职工和高新、中师生在这里日日夜夜大炼钢铁,整个八一山高炉遍地,炉火照天,但从秋到冬铁未炼成却损失不小。1928年始,长(沙)益(阳)公路由东而西过沩水,出西郊纵贯茆田。公路南侧多山,其中墨斗山稍有名,前人称之为县脉所在,上有名人墓葬。往日西门外广阔的农田山地上已是商铺林立,民居栉比,除东西向的长益路外,平坦宽阔的还有一条白马大道南接人民路,经邓爱晚塘、缠山塘之侧穿过,向南直达万寿山前。

    出鲁家桥西上至宝塔屋场,昔日是茆田(多呼为“茅镰”)冲的大片农田,现在已辟为豪德 市场,二环南路偏西而过,经塘湾、泉井冲、玉潭公园直抵汽车南站。

    出北门过通益桥,倒械手北行有窑坡塘、铜鼓岭、三星牌(原多斑竹,故又称斑竹巷),巷侧山上有万人堆(传为太平军入宁时死难者聚葬处),越窑岭,过五里堆,再上便到了司马山(明右佥都御史李兴邦初葬处)、河斗铺、八家湾。由通益桥右上即到邱公祠(此通益桥北邱公祠系通益小学原址)、谢家大山(小学和谢家山今已建玉潭中学),再北上就到了千工坝、坝湾、庙山(仙佛庙在),1944年日寇犯宁由此地坝港子偷袭我驻谢家山守军,致县城沦陷。由当年节孝总坊即后来宁乡一中校门口折而东向经爱晚塘过塅就到庵子冲冲口的杉木桥(现在的地税广场),东侧山岭即手形山、船形山、杨家祠堂、刘家湾、念佛岭,岭东为萧家坡现在的一环路坳上和变电站(俗称“十一万伏”)等地;岭北直上为石板塘、张家冲里、尺皮塘、檀树屋场、碟子坝、顶塘、楠竹山、公所里、黄泥岭、斑茅塘,这一带已辟出了花明北路。从地税大楼(现在的光大银行)起,沿地建起了农村信用社(现为农商银行)、富豪山庄、人人乐超市、县幼儿园、新江天酒家、凝香华都、盛翠豪庭、嘉诚花园,越过二环路(又称金洲大道),便是天元大酒店、县法院、环保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府后街和地税局、旺和家园等地。县法院东邻就是宁乡一中。一中东侧有人民北路,向北可达金叶家园、福临门名郡等,向南可达新府名邸。原北门出城三华里处的建于1951年的北门农场(后名荷叶坝苗圃)即今市民广场,县行政中心。市民广场邻二环中路,二环中路南侧是绿地中央花园(正在建设中),其东部区域原为碟子坝队,西部为清水塘队地域。历史上的木鱼岭即今春城居民安置区,马家水库、越家坡一带即今县人民医院所在地,监子塘、伏家坡等处现已辟作同兴花园、新康居民安置区。四子坟、长巷子等地则有春城北路穿过,检察院、新城安置区、世纪花园、一品江山就建在原乌龟山、新塘、窑岭上一带。铂金汉宫、文体中心、玉虹蓝庭国际城、县公安局等地原为城郊乡合安村的黄泥塘、花槽门、平家嘴一带。(徐拂荣 撰)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