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利
1929—1937年,何键主湘时期,湖南时局相对稳定,商贸、科技、文教、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均有长足的发展,那时虽距清王朝垮台不过二十多年,但其进步程度却是可圈可点的。
那时,汽车零部件的仿制、木炭汽车与酒精汽车的研发、植物油提炼汽油等工业技术试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山大马路上耸立的国货陈列馆,曾引来了蒋介石、宋美龄的光临;湖南全境公路网的初步形成,也促进了工农商贸的发展。
湖南那时主管教育的省教育厅长先后有三位,分别是:1929年2月至1931年7月任职的黄士衡,1931年12月至1932年8月任职的曹典球,以及1932年9月至1943年任职的朱经农。黄士衡是一位喝过洋墨水的学人,曾留学美国,获依阿华大学学士学位,主修历史和教育学,又在哥伦比亚大学研修过历史和政治学,获硕士学位,历任湖南商专、成都高师、湖南工专等校教授,1925年任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校长,唐生智主湘时被委为实业司长、教育厅长,何键主湘时被委为省教育厅长,他在任职期间,颇有建树,他行事低调,不爱奉承,不随便安插介绍教职员工,没听说过有“以权谋私”行为。曹典球早在清末康梁变法时就是个思想活跃的人物,鼓吹过维新运动,是湖南著名的办学人,他办的文艺中学,所设工科就远负盛名,他同蔡元培、熊希龄、范源濂、谭延闿等都有过交往,有人评议他谙悉官场,爱听奉话,好拉关系。朱经农是上海人,清末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是上海中国公学的创办人之一,后赴美就读于华盛顿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院,专攻教育学,系民国时代著名教育家,来湘任省教育厅长之前是齐鲁大学校长,此君待人谦和,讲究应付,一个非湘籍人能在湖南主持教政长达十年,可谓颇有些能耐,日后官至教育部政务次长,并出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文教会议的首席代表。
这三位厅长分别主持湖南的教育事业,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特点。何键重视儒学教育,尊孔读经,而曹典球当年就是尊孔运动的积极推行者。
据我夫君王化成以前清理先公遗物的过程中,所整理的一些文字资料,现将民国二十一、二十二年度(1932—1933)省城长沙学校(小学从略)归纳如下:
(1)高等学校
省立湖南大学学生551人
校长:胡庶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冶金科毕业)
私立湘雅医学院学生37人
校长:王光宇(美国圣路易大学医学博士)
私立群治法政专门学校学生249人
校长:粟戡时(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
(2)中学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学生631人
校长:余先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士)
彭缙云(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毕业)
湖南省立第二中学学生694人
校长:吴剑(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士)
熊崇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部毕业)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344人
校长:谢祖尧(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数理科毕业)
王泽衡(武昌高师英语系毕业)
长郡联立中学学生494人
校长:王季范(湖南优级师范数理科毕业)
私立明德中学学生500人
校长:胡元倓(前清拔贡,日本宏文书院速成师范生)
私立岳云中学学生723人
校长:何炳麟(日本工业学校电气科毕业)
私立妙高峰中学学生465人
校长:方克刚(湖南优级师范文科毕业)
私立兑泽中学学生470人
校长:胡翼如(前清游学预备专科生)
彭锦云(武昌师大毕业)
私立文艺中学学生408人
校长:唐瑞(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土木科毕业)
私立育群中学学生427人(只有初中生)
校长:欧鸣高(湖南优级师范毕业)
私立楚怡中学学生239人(其中初中生90人)
校长:陈润霖(日本宏文书院速成师范生)
私立广益中学学生585人
校长:任邦柱(湖南高师理科生)
私立广雅中学学生499人(只有初中生)
校长:朱汉(雅礼大学文科生)
劳启祥(美国芝加哥大学理学硕士)
私立协均中学学生335人(只有初中生)
校长:陈虔僧(雅礼大学毕业)
私立雅礼中学学生265人
校长:黄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
劳启祥(美国芝加哥大学理学硕士)
私立大麓中学学生417人
校长:黄衍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政经科毕业)
私立衡湘中学学生510人(只有初中生)
校长:吴楚椿(湖南高师博物科毕业)
私立周南女中学生483人
校长:李士元(日本宏文书院师范部、东京实业科毕业)
私立含光女中学生301人(只有初中生)
校长:蔡人龙(湖南高等师范毕业)
向玉楷(京师大学堂毕业)私立福湘女中学生182人
校长:蒋嵝(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硕士)
私立明宪女中学生411人(只有初中生)
校长:杨卓新(美国色拉格斯大学数理博士)
私立艺芳女中(学生人数缺)
校长:曾宝荪(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士)
私立育才中学学生235人(只有初中)
校长:龚心印(日本明治大学政经科毕业)
私立孔道中学(学生人数缺)
校长:彭清藜(清末进士、翰林)
私立曙光中学(学生人数缺)
校长:谭常恺(时任省建设厅长)
(3)职业学校
省立高级工科职业学校学生248人
校长:周盛唐(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
省立高级农科职业学校学生148人
校长:邓勋(日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
省立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学生125人
校长:缪国钧(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土木科毕业)
私立修业农业学校学生62人
校长:彭国钧(前清秀才,明德学堂速成师范毕业)
私立开物农业学校学生183人
校长:熊仁藩(湖南优级师范毕业)
私立模范女子职业学校学生282人
校长:罗教铎(湖南中路师范选科毕业)
私立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学生400人
校长:王季范(湖南优级师范理科毕业)
从上可见,湖南省城高等教育显然远不及京沪宁等大都市,但中等教育还是可观的。
省城的高等学校以省立湖南大学为标志,湘雅医学院当时还是私立,麻雀小五脏全,名气不小,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群治法专就没什么名堂了,曾一度迁上海,更名为群治大学,不过弄堂性质而已。杨树达先生曾讥笑那位批孔专家杨荣国“学力不任教授”,想必是指他只有这所弄堂大学文凭吧。该校办学时间不长,几年后在上海也停了,直到1945年12月,上海群治大学和湖南群治农商学院组成长沙复校筹备委员会,推何键为主委、粟戡时、周天贤为副主委,试图恢复,却不见下文。
1932年7月,湖南省政府及省教育厅将时任上海同济大学校长的胡庶华聘来担任省立湖大校长,其时他已是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还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的身份,在国内名气颇大,声望甚高。当今修缮一新的岳麓书院里,有一处展室,内有一幅放大的“麓山工专应二机六机七同学欢迎胡庶华校长”的纪念照,时间标为二十一年十月,即1932年10月,胡先生正襟坐在26名学生正中央。所谓“麓山工专”指的是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因照片小不宜多印字数,故用简称。学生分别是省立湖大成立前1924—1925年问毕业的应用化学二班、机械六班和机械七班部分在省城工作的学生,他们多为省立湖大的教师或省城工业科技界的人物,如机六班的李相均,机七班的龙瑞图、江友松等当时是省立湖大的助教,机七班的向德、吴瀚、黄伦、王惟声等人当时正在汽车机械方面崭露头角,由他这些得意门生来欢迎,恰似众星捧月,甚是值得纪念。此前,湖大历经时局变化,曾一度更名为湖南工科大学(即保留原工业专门学校),不久又停,1928年复校,任凯南、胡元倓先后长校,时间都不长,于是有杨卓新代,曹典球的省府委员名义兼任。
胡庶华在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任教期间,深得师生们的尊敬,更名湖大后,亦得他们的怀念,皆因胡先生在国内教育界的声誉、地位和经验,以及他自身的修养,惟有他能够延聘一批国内有名的教授来湖大任教,使湖大面貌焕然一新。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衣着朴素,黑长的胡须陪衬着一张笑脸,令人肃然起敬。
胡庶华在省立湖大长校时期(1932年10月至1936年1月),有几件事使省立湖大的名声大振,也为今后省立改国立大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一,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应邀到湖大作学术报告,地点设在湖大静一堂,理学院长杨卓新同杜威一起开展学术辩论。杜威是国际著名权威学者,能到麓山下这所默默无闻的大学讲学,实属不易,当时因省教育厅长朱经农和校长胡庶华的名望,这事才不成问题。
其二,矿冶系钟伯谦教授提议邀请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来湖南解决湘江煤矿地质结构难题。1935年11月丁文江来湘作地质考察,钟伯谦先生亲自陪同前往衡阳,他们深入煤矿坑道,躬身爬行,实地勘察,作为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著名地质学家,如此不怕累不怕脏,确实令人钦佩。后来不幸的事发生了,丁文江从矿坑爬出来后回住地洗澡,不料发生煤气中毒昏倒,因抢救不及,命丧长沙。追悼会由胡庶华校长主持,国府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著名地质家)、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到会致悼词。丁文江先生墓葬于岳麓山南半山坡(今已修复),此事亦为提高省立湖大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三,当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曾来长沙视察参观,胡庶华校长即邀请蒋介石来湖大讲话,全校师生为之振奋。当时静一堂被挤得满满的,大家以能够亲眼目睹蒋介石、宋美龄尊容为幸事。胡校长热情请蒋委员长讲话,这位民国领袖开口就大谈曾国藩的道德文章,完后又请宋美龄讲话,大家热烈鼓掌欢呼,不料宋美龄起身一鞠躬婉谢之,未开金口。会后师生们同蒋介石夫妇一起照相留念。
胡庶华先生掌教省立湖大,不仅给湖大长了脸,也给湖南落后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线生机。
湖南的中等教育事业,情况就不同了,自清末以降就名闻全国。据有关资料记载,1935年统计全省有中学82所,其中省立6所、联立8所、县立17所、私立51所,学生人数为23280人;全省有师范学校41所,学生5161人;中等职业学校29所,学生4608人。
省城长沙中学办得出名的,主要是私立学校,明德中学在当时称得上是龙头老大,校长胡元倓(子靖)的背后曾有谭延问、陈立夫、陈果夫等民国政界大人物的支持,学校成为国民党中央cc系在湖南的经营重地,是省党部甲派的核心地。何键主湘,屡屡遭到甲派攻击,以明德为首的多数中学都听从胡元倓及其门徒甲派的旨意,胡先生成了甲派的盾牌。乙派的谭常恺想在教育界立足,因得不到胡元倓的支持,甚至连胡先生的面都见不着,故他在长沙书院坪开办的曙光初级中学,没搞多久就关门了。不过,谭常恺可是长沙史上开办公交车的第一人。
办得好的还有私立岳云中学,当时校址在长沙城北经武门(今湖南日报报社一带),抗战后迁至衡山。该校教师多出自湖南高等师范,学风甚好,教学严谨,重理科,尤对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极为重视,学生成绩颇高,莘莘学子们后来多在科技界显身手。校长何炳麟清末时留学日本习电气,自然对理工科重视,教师队伍比别校相对稳定,学生在全省会考成绩名列前茅。
长沙的私立中学多系一些有教育救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办,他们利用同学或同乡关系联合组织起来办学。如湖南高等学堂的同学开办大麓中学,雅礼同学会开办的广雅、协均中学,湖南优级师范同学创办的育群中学,以及由湖南高等师范同学办的衡湘中学和含光女中。就连在湖大任教的曹典球、宾步程、杨卓新都联合开办了明宪女中,当时校址设在油榨巷,在那时可谓学人办学成了风气。
长郡中学既不是私立,也非省立,而是由原长沙府十二县合办的联立中学,其办学经费由各县按学额摊派,且有田产房产的收入,钱不是问题,这点与私立学校常为筹集经费伤神根本不同。明德胡校长就曾为得到捐款,不惜叩头求乞,故有“人生大不幸,碰到胡子靖”一说。时任校长王季范,优级师范出身,学的是理科,但他从未讲过课,口才不怎么样,心急还结巴,但善于教学管理,待人诚恳不托大,能广交良师益友,从不明显介入党派之争,当时同彭国钧的关系也很正常。长郡校董由十二县委派,校长由校董会选举,王季范当年很注意同各校董之间的关系。该校办得不错,当时与明德、岳云齐名。
省立一中当年设在城南书院坪,经费由省教育厅拨付,学费低廉,学生人数要多一些。省立二中亦如此,不同的是所女子中学,那时男女生是不能同校的。当时省立一中校长余光励(湘潭人),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士,他的继任彭缙云(蓝山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史地科,均为北师大派系,且两人都是从省立第一师范校长职位上先后被省厅任命的。那时从此师大毕业出来的在省城任教者不少,很得省厅重视。省立二中设在马王街古稻田,校长吴剑(女)也是北师大出身,同余先励关系接近,而余先励是省党部甲派人物,同胡元倓接近,胡先生欣然聘余先励任明德中学教务主任便是例证。
湖南省立高级工科职业学校,是1931年更名的,源自清末湖南工艺学堂,民初更名为湖南公立中等工业学校,后又几经更名。其时的校长是周盛唐,校址设在小吴门外甘家台,在经武门外大垅建有实习工场,并在大垅兴建校舍,抗战初曾奉令与省立一中、省立第一师范等校在安化桥头河合组为省立第一临时中学。
湖南省立高级农科职业学校,是1930年更名时,源于清末湖南中等农业学堂,校址设在城北文昌阁,校长邓勋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农科,开设农林蚕等专业,农场设于铁佛东街,1933年罗敦厚接任校长,迁建新校址于河西左家垅,以后相继开设农林蚕兽医等科。
附带说明的是,当今长沙市区的楚怡小学和修业小学,乃清末民国时的名校,历时百余年,其实两校在那时并非只有小学。
新化人陈润霖(1879—1946年),1902年由湘抚派赴日本宏文书院学速成师范半年,与胡元倓同学,都在省城致力于办学。陈润霖创办楚怡学校,他的设想是把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办成一条龙,初衷虽未完全实现,但所办的楚怡工业学校颇具声名。楚怡工校是1914年开办的,学制三年,设有机械、矿冶、土木三科,校址在城北稻谷仓,建有西欧古典式三层教学大楼,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完善,历时三十八年,培养出了许多技术骨干,其中不少成为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
修业学校是1903年创办的,先为中学,后增设小学和农业学校,1908年彭国钧长校后,学校办得很有特色。徐特立“断指请开国会”,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的故事,均与修业学校有关。1923年在南郊新开铺开办修业农校,创建棉稻试验场,培育优良稻种,当时北京《独立评论》撰文称“湖南水稻改良,修业开先河”。农校先后开设农艺、园艺、植棉、茶叶、农村合作、农村师资等科,1934年定名为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在南郊有农场四百余亩,在南县租地为棉稻试验场。
其实,当年楚怡工校和修业农校的办学水平,基本上接近大专程度。
孟子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就是民国时代那些办学人、教育家的真实心态。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