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状事略 >> 文章内容

箭楼房黄溥-爱国基督徒教育家、雅礼中学第一届华人校长

[日期:2022-04-28]   来源: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作者: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阅读:1271[字体: ]

        黄溥(1896-1982),箭楼黄氏第19世,明芊三子,母周氏,派名於皋,字秋浦,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六月二十九申时生,教育家,长沙府宁乡人。1901年起读私塾5年。1906年至长沙入遵道小学。1908至1914年入湘潭益智中学,1914牟至1917年毕业于长沙雅礼大学本科第一班。 1918年留学美国,入斯坦福大学,192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醴陵遵道中学校长7年。1927年再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任长沙雅礼中学校长3年,从此确立了中国人在雅礼中学的领导地位。先后三次参观考察过美、英、法、德、意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国的中等教育。1932年底被聘为华中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院院长,任华中大学董事会董事和学校评议会主要成员。在华中大学校长出国讲学或生病期间,曾三次代理校长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7月任华中大学副校长和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委员,1952年11月1日与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组成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即今天的华中师范大学)任教育系主任。1956年9月加入民主促进会,1957年2月当选为第一届武汉市民进委员、常委。1958年3月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有关于中等教育改革论文30余篇,著有《教育行政学》《近代欧洲教育家及其事业》《长沙雅礼中学沿革述略》(1931年9月)等。配长沙舒仲楷,光绪27年生;子女七;长子以诚字继溥,次女寄华。

         作者: 丰春光,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9-11,页数: 325,定价: 29.00元,ISBN: 9787562239819。
        《黄溥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内容简介:作为迄今为止仅有的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爱国基督徒教育家黄溥先生的学术论著,《黄溥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详细论述了黄溥在几十年的中、高等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其独创的“七部课程”理论、改进的“中学教师教学负担计算法”、创建华中大学教育学院及相关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以及对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密切合作方面的独到见解与实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时代根源和精神实质。同时,《黄溥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也从比较教育的角度,针对性探究黄溥在中等教育方面比较突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索,力求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黄溥学术论著选》,作者:黄溥著,周洪宇选编,黄继溥、丰春光整理,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8-01,开本:大32开,页数:699。该书是从现已掌握的黄溥44篇著作(包括论著、论文、译文等)中选择39篇编辑而成,其中大体内容可分为:基督教教育和战时教育总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比较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地方教育、乡村教育等七大类。
        黄溥学术论著选 目录
        前言
        在华教会学校面临的新挑战
        近十年之基督教学校
        中国的战时教育
        战时教育在中国
        基督教教育与国性
        青年学生应如何准备长期抗战?
        基督教的进化论
        教育学院在大学课程中之地位与使命
        华中大学教育学院十年发展规划(1936--1946)
        关于坚持办教育学院致韦卓民校长的函
        我国基督教大学今后应采之政策
        中国教会大学向何处去?
        遵道中学国文课程之计划
        雅礼联合中学(1930--1931)

        如果要在长沙推举一所与国外联系紧密的中学,雅礼中学会自然当选。因为从创始之初,雅礼二字就与大洋彼岸的美国耶鲁大学密不可分。它既在上世纪通过中西融通推动了在湘学校的发展,又在如今以国际交流、英语教学领先而闻名海内外。长沙市雅礼中学由美国雅礼协会创办于1906年,其前身是“雅礼大学堂”。由于办学条件、学生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学堂实际开设的是大学预科,教学水平相当于今天的中等教育。雅礼中学最初的校址在今长沙西牌楼,1916年起陆续迁至长沙麻园岭。在创立雅礼中学之后,雅礼协会在湖南陆续创办了雅礼医院(1906)、雅礼护校(1911)、雅礼大学(1914)等机构。在雅礼大学成立之后,雅礼的中学教育与大学一起运行,直到1920年遵照当时的学制要求增设中学部[5],使二者各自成为独立办学实体。

        雅礼中学复校后,雅礼协会主动放弃对学校的控制权,1931年将校更名为“湖南私立雅礼中学校”,选取中国人黄溥(1896—1982,字秋浦,宁乡人,著名教育家,后曾任华中大学代理校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作为校长,教学教育工作也主要交予中国教师承担,聘请何钦思为驻华代表兼教英语。
        黄溥幼年时接受过五年私塾教育,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1906年到长沙入读教会办的遵道小学,又接触到了基督教思想。他从基督教“宽容、普爱、奉献、服务”等宗教教义中感受到了与儒家思想相通之处,由此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1914年9月,黄溥考入雅礼大学成为本科第一班的学生,毕业后于1918年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正是在此期间他认识到中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并下决心要将国外新式教育与国内的具体国情联系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的教育方法,并最终这一思想贯穿了他投身教育的一生。他回国后,在醴陵遵道中学担任了校长7年,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掌握。他认为:“一个国家中等教育的好坏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命脉。美国之所以发达,是因为美国拥有别国无法拥有的庞大而且发达的中等教育……中国教育最薄弱的是中等教育,虽然中国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历来只有大学与小学之分,中间缺少中等教育。等到中国认识到要大力开办中等教育的时候,由于自己本身没有经验,就一味地抄袭别国的做法,而这些做法不太适合中国的实际。”于是,1927年他再一次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院深造,并在三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而在深造时,他接到了雅礼协会担任雅礼中学校长的邀请,他思量后答应了。

        作为雅礼中学第一届华人校长,黄溥按照自己的所学所思,大刀阔斧地对雅礼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最基本的有四:其一,真正把管理权由美国人转到了中国人手中,努力争取中国人的领导地位。当时雅礼协会驻华代表兼会计主任何钦思的作风有些居高在上,有关学校决策,常与黄溥意见不合。每当争论不决时,黄溥往往会来一句:“谁是校长?”何钦思因而不再言语。他由此培养并提拔了大量中国人充实到行政层,他尤其信赖同学劳启祥(1893—1974,祖籍浙江绍兴,著名教育家,雅礼大学毕业,后获芝加哥大学理科硕士学位),一度让其代理校长实职。其二,他改革了原有的规章制度,根据我国国情,设置了新的办学制度和课程体系。针对雅礼学堂的课程、教材等都毫无定制,他首先设计好了中学定制,“设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高中暂设普通科,略分文理两组。为适合学生程度,及便于教员教授起见,采用春秋两季始业办法。每期招收新班一次。”他又要求本校优秀教师自编教材,著名的有《劳氏几何》和《盛氏代数》,后来长沙市各中学都采用这两本教材。其三,四处聘请优秀教师,重视各科的教育,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上,他聘用美国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前来任教,采用英语直接教学法教授英语课,为学生未来的深造或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文教学中,他重用国学名流周铁山,著名的钱币学家钱无咎,还有雅礼大学毕业的文科尖子邵子风,这些知名人物,对于学生影响巨大。他们不仅自己口传身授,还力邀杨树达、吴宓等学者前来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受益匪浅。其他学科,黄溥也尽力罗致全国各地的人才,雅礼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水平在当时湖南省内数一数二。其四,重视体育、艺术教育,为之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不仅发展了足球、田径、网球等体育运动项目,还在各年级开设音乐课,除教唱歌外,还教识五线谱。雅礼校友后来评论说:“雅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体育在长沙是盖了帽的,音乐更是一枝独秀。和福湘女中联办的青年合唱团在长沙很有名气,就连解放后全国的部队文工团都到雅礼招收歌唱演员。”正是在他的手中,雅礼真正融合了中国与西方的教育理念,并成功地奠定了一流中学教育的基础。

黄溥学习时的雅礼大学堂校园全景

        黄溥对学生要求严苛。为了集中精力培养那些有潜力的学生,也因为当时有限的人力物力,黄溥提出了人才培养“重质不重量”的要求。从招生开始,学生就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由他本人编了一套合乎本地情况的智力测验作为入学考试,计算学生“智商”以定取录标准。而学生即使入读后也不代表高枕无忧,因为如果期终考试功课不及格,就有留级或淘汰的危险,即使不及格的科目是体育也是同样待遇。高淘汰率,鞭策着雅礼的学生专心学习、勤奋苦读。在学生的管理上,雅礼中学采取的是严格的寄宿制度。学生除星期六下午五点半到星期日上午可以回家之外,整日实行门禁。据说某次湖南省高官驱车专程探望自己在雅礼中学读书的儿子,因学校的门禁森严,无奈之下不得不打道回府,一时传为佳话。
        三年后,因为黄溥调任华中大学担任华中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劳启祥接任校长。作为雅礼大学毕业生且毕业后留校担任数学教师多年,劳启祥熟悉雅礼的教育教学情况,自身学识渊博,素具爱国思想。他上任后,首先对于教师选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需以“吸收欧美文明,振兴五千年民族”为己任的志士。其次,他制定了“公、勤、诚、朴”的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公”指向于对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每个人肩负着创造社会公平的使命,都应尽力推动社会的正道直行。“勤”指向于对学问和事业的态度,告诉雅礼人,无论是“成就学问”,还是练就“经天纬地才能”,勤奋永远是铺向事业成功的基石。“诚”指向对待他人的态度,是交流与沟通的标尺,更是立身与立信的根本。“朴”,指向于个人生活要求与品德追求——外表单纯、内心质朴、思想纯真、心态厚实是祛除浮躁、成就事业的法宝。再次,他强调课堂教学质量,要求知识传播生动活泼,并率先垂范。他上数学课,根本不用圆规,只需一支粉笔即可画出规整的圆。他讲授知识点时,诙谐幽默,很快让学生从枯燥觉得生动,从复杂变得简单,令学生记忆犹新。他编著的《混合数学》《初等代数》《平面几何》等书籍,被国内各中学广泛采用为教材。还有,他在雅礼中学中推行民主管理体制,一线老师有充分的发言权,学校按学科设立了部主任,并在教学中领导“文理分科”改革,高中前两年即把三年课程学完,高三时根据各人爱好和特长,分文史、数理、农医三科学习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教材。这一改,使其1937年的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清华、交大等名牌大学,升学率达到100%,雅礼中学名气大增,成为湖南最著名的中学。他还善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考试时没有监考也无巡考,全交班长处理,学生可以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补考,但不可以因作弊而通过,因而雅礼中学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气,即:人人愿意做有教养的绅士,而不做弄虚作假而获得一时利益却失去名誉的没有格调的人。

黄溥学习时的雅礼大学堂实验大楼

        2012年,黄溥之子黄继溥在《母亲与杨开慧、李淑一的一段往事》一文中回忆:
        我的母亲舒仲楷(1901~1996)是长沙福湘女子高中毕业的现代女性,与父亲结缡50余年,历经战乱奔波和坎坷困顿的生活。但他们一生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1982年春节前两天,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悲恸欲绝而又身心俱疲。经过一年的自我调整,年逾80的老人家渐渐缓过神来。她写信给我的二姐寄华说:“夫君仙逝,人去楼空。我不能把自己埋在悲痛里,我要自己解放自己,到北京、上海、广州去看看亲朋故旧。”
带着回忆,母亲开始了她的旧地之游。她先到了广州,在侄孙女的陪同下游遍了五羊城,并在父亲学生家里叙旧,抚今追昔,不胜感慨。随后她到上海。上海是母亲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她的新姨婆(母亲对她继母的称呼)和6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这里也是她燕尔新婚、欢度蜜月的地方,是她的第一个爱女诞生之地。在北京,刚从部队转业到北京电视台美术组工作的我的表弟舒家鼎陪着母亲逛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还帮母亲找到了50多年前的同学李淑一(1901~1997)。
        母亲和李淑一相见之下,四手相握,滚滚热泪一涌而出。然后她们各自絮语1932年长沙一别后的经历。李淑一还是一口长沙话,讲到丈夫柳直荀在洪湖革命根据地不幸被错杀时,唱读道:“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随之掩面而泣,母亲也潸然泪下。回忆到杨开慧的不幸,两人又都唏嘘不已,继而沉默良久。母亲与李淑一谈起她们和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福湘女子中学欢聚的日子,一顿饭说了很多话,饭却没有吃多少。舒家鼎表弟在他们离桌后拍了几张照片,母亲后来都珍藏在一个红缎面的相册里。母亲去世后,这相册就成为留存我手里极为珍贵的纪念品了。
        福湘女子中学三同学
        母亲和杨开慧、李淑一都是长沙人,同在1901辛丑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在当时又都是剪短发不缠足的时髦女性,还同是福湘女子中学的同学。
        母亲是怎么来到福湘女子中学的?
        福湘女子中学坐落在长沙兴汉门外的长春巷,是一所教会学校,1913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拿亚女士创办。福湘女中有三个特点:一是英文好。外国人当英文教员,用英语教课。二是国文好,聘用有国学根底的名人来授课。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就是长沙有名的国文教员,在福湘兼任国文教员。三是校规校纪森严。校规、守则到处张贴,如若违犯,轻则处分,重则开除。
        母亲出身于一个资方代理人家庭,是独生女,过惯了养尊处优的闲散生活,而她到校规森严的福湘女中来“吃苦”则完全是外公的安排。
        外公亲眼看到清末洋务派重臣张之洞、盛宣怀等大量起用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主事的现实,也认定辛亥革命以后留学生将会更吃香,此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还得依靠留学生。并且,外公对自己的学识、胆识和能力自视很高,认为自己之所以未能受重用就是因为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对没能出国留学始终耿耿于怀,为争口气,他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所以,我外公家的孩子大都被他送到外国留学。我大舅舒伯炎长沙雅礼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我小舅舒叔培清华大学毕业后官费保送美国密西根大学专攻兽医专业,获博士学位。我母亲排行第二,外公一定要她进长沙福湘女中,想让她具有洋学堂的身份,将来好嫁一个喝过洋墨水的乘龙快婿。母亲以各种理由推托不去,但外公坚持让她去,还找了一个姓范的姑娘陪读,母亲只得勉强去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