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木堂诗文集》序(廖树蘅撰)
李文公非董子作《士不遇赋》,惜其自待之薄,王荆公贤之,以谓非有王公大人之位,仆仆焉忘其身之劳,岂所谓知命者耶?二公之言,殆为平世之士云尔,若夫遭遇艰屯,义兼伦物,非所论于此矣。宁乡陶先生密菴,丁明甲申之变,与文铁菴、张别山、石见五诸人,崎岖岭海,随何文烈腾蛟举,义图恢复。三江两湖之士,闻风而起者三百馀人,事在顺治五年,所谓戊子江上之师也。逮督师死国,先生与诸义从并陷诏狱,得郭天门与洪承畴一言而免。夷考先生当日,官不过司铎,秩不过检讨,徒以受怀宗文字之知,国变后犇驰西南戎马之郊,膺永历五省监军之命,困踬流离,无所悔恨。及四方已定,与胜国遗民歌哭空山,栖心宗镜,不齅官司之饵。所谓始终不变塞焉者。非耶?故谓先生激于行义,观变未深犹可也。谓自待不厚,不知命不可也。先生少负声名,长更患难湖外。自崇祯癸未讫康熙中叶,兵祸牵连未绝,孑遗蒙难之惨,厯来谈湘故者多未能详。先生《集》中,如《哀湖南赋》、《湖南寇事诗》,裒举靡遗,足补官书之阙。其他诗文乐府辞赋,久有定评。郭天门谓“清气从胎骨中带来”,一语尽之。独惜板本漫漶,中多伪脱,覈其付刊年月,先生犹及见之,不图舛漏至此。或谓其时文字之狱,方生仓卒,未暇检校,是或然欤?县属久故之家藏其集者甚尟,盖沈埋湮塞于右文之世者二百有馀祀矣。近于莓田梅氏、企石童氏见雕本;汤泉黄氏、靳源杨氏见寫本,大都残破不可手。乡人以先生文章、志行皆可传,愳原书久而愈湮也。谋摭拾而重锓之,属余躬校字之役,衰敝馀生难于久视,重违嘉命。于残丛中拣其篇什完善者交抄胥,离章断句、文不称词,无从笺补者置焉,较之原集仅能得半,加工缮刻精采,转益完美。当明烈皇时,湘潭李宗伯湘洲寓书先生,谓“李文正《怀麓堂集》选录稍冗,宜加简汰”。足徵文字之传以精为贵,兹之剬辑无能多及,亦犹宗伯与先生书意也。梅君英杰、刘君宗向、王君泽洪、刘君鼎元,蒐罗督刻,用力弥勤,故并书之。辛酉十月,同里后学廖树蘅八十三岁序于珠泉草庐。
案:此文录自陶汝鼐所著《荣木堂诗文集》卷首。民国十年(1920),廖树蘅搜集、整理并重新刊刻《荣木堂诗文集》,其中文集六卷、诗集十二卷。陶汝鼐(1601-1683),字仲调,号密庵,明亡,改名鞠延,字忍草,湖南宁乡人。崇祯年间举人,唐王时官检讨,后授御史。工书法,明亡,汝鼐于沩山剃发。曾著有《广西涯乐府》、《嚏古集》、《寄云楼集》、《荣木堂文集》、《荣木堂赋》、《荣木堂诗集》,主修《长沙府志》,《宁乡县志》等。《荣木堂文集》十二卷,卷一为论策制词,卷二三四皆为序,卷五为志序,卷六为碑记,卷七为游记,卷八为传及志传,卷九为题跋,卷十为书,卷十一为祭文墓志塔铭,卷十二为文引檄箴铭赞说募疏。该集中的志序志传,是汝鼐在明亡后,主修《长沙府志》及《宁乡县志》时择其序传若干篇而成。在卷五重修《宁乡新志》序中,汝鼐表明个人气节:虽生于明清更易之际,不肯苟降其志,卷八中《杨龙友中丞传》、《黎平何公殉节传》,记载杨文、何腾蛟殉难事,均有史可查。该集有家刻本。